對於甲狀腺手術併發的喉返神經損傷後的治療,傳統的觀點是先觀察3-6個月,再考慮是否採取治療措施,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對甲狀腺手術併發的喉返神經損傷應早期行外科治療,以提高喉返神經功能的恢復率。
1、喉返神經損傷的特點
許多研究表明,甲狀腺手術併發的喉返神經損傷,部位多在接近喉返神經入喉處的下方,多為縫線結紮或瘢痕粘連所致,被切斷的病例少。在接近喉返神經入喉處,甲狀腺下動脈常分出多個分支或形成小血管網包繞喉返神經,行所謂的囊外切除術時,容易出現甲狀腺下動脈細小分支斷裂、退縮出血,在不行喉返神經解剖的情況下,盲目結紮或縫扎止血,就很容易造成喉返神經的誤扎。
2、喉返神經損傷的早期發現
文獻報道,甲狀腺手術併發的喉返神經損傷,特別是單側喉返神經損傷,發生率差別較大。原因主要有患者麻痺聲帶居旁正中位或中線位固定,術後住院期間講話少,聲啞不明顯,未能及時行喉鏡檢查;部分患者雖有聲啞表現,但出院後失訪。因此,甲狀腺術後應仔細觀察患者的發聲情況,如有聲音改變,應及時行喉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喉返神經損傷。
3、喉返神經損傷的治療時機
甲狀腺手術中損傷喉返神經會造成喉返神經麻痺,暫時性麻痺的機率較小,多數為永久性麻痺。雙側喉返神經麻痺常需行氣管切開和後續的聲帶外展或CO2鐳射單側披裂切除來改善呼吸困難;單側喉返神經麻痺所致的患側聲帶旁正中位固定,則需要依靠健側聲帶的代償性內收來改善發聲質量,但即便是健側聲帶能代償性內收關閉聲門,由於患側聲帶的失神經支配,其發聲疲勞和聲啞的症狀也不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1992年Elies首先報告了甲狀腺手術後7d內對10例喉返神經損傷者進行手術探查和減壓,8例神經功能得到恢復。其後國內外的研究表明,早期行喉返神經探查,通過神經減壓等多種手段,能夠恢復和改善喉返神經的功能。
4、喉返神經損傷後的手術探查
對於甲狀腺手術所致喉返神經損傷,目前尚無特定的檢查手段確定喉返神經是被縫線結紮還是已經被切斷,行喉返神經探查是明確損傷性質的惟一手段。探查一般在全麻下進行,循原切口進入術區,避開瘢痕線結較密集的甲狀腺術區,自氣管食管溝或喉返神經入喉處尋找神經,因縫線結紮或瘢痕粘連者,一般情況下,神經的位置有所改變(位置較淺),找到神經後,循其解剖,逐漸鬆開術區線結,在手術顯微鏡下逐步探查解剖神經,被縫線結紮的神經常常表現為近喉端神經水腫,區域性膨大呈神經瘤樣改變,在顯微鏡下仔細剝離後,會發現膨大的神經內有線結存在。如發現近喉端神經斷離,則應從入喉處向下解剖找出遠端神經。
5、恢復喉返神經功能的主要方法
5.1 喉返神經減壓術
適用於術後3個月內喉返神經被瘢痕粘連或被縫線結紮或縫扎的病例,瘢痕鬆解和線結拆除後,神經功能可完全恢復。損傷在4個月以上者,雖然線結拆除,神經功能恢復的希望也較小。
5.2 喉返神經端端吻合術
適用於早期單側喉返神經被切斷的病例。如果兩斷端較近,可行無張力對位吻合。由於喉返神經是混合神經,其內收肌、外展肌的神經支配不能精確恢復,患側聲帶的張力和內收運動常能恢復,發聲質量可以改善。
5.3 頸袢喉返神經吻合術
適用於早期單側喉返神經損傷,不能行神經端端吻合的病例。將起源於舌下神經和頸叢的頸神經袢與喉返神經的近喉端主幹或內收支吻合,恢復聲帶的內收運動,改善發聲質量。
5.4 神經肌蒂移植術
如喉返神經近喉端不能找到,難以行神經吻合者,可於頸袢入頸前帶狀肌處取小塊神經肌蒂,植入環杓側肌,可望改善聲帶張力和內收功能,但療效不確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