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孫垂國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記者常被人們冠以“無冕之王”的美譽,然而在這光鮮亮麗景象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健康危機。據統計,記者屬於世界上高風險、低壽命職業之一。

  張先生是北京某都市報的一名社會新聞記者,27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10歲。用他的話形容他的生活狀態就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驢多……,雖然是句玩笑話,但看得出他長期處於一種滿負荷高壓狀態。

  懷著新聞理想在紙媒打拼了5年,深刻體會了記者這個行業。“無冕之王”不是這麼好當的,在榮譽的光環背後是各種的健康隱患。“確實是有點累了。”。長期處於一種滿負荷高壓狀態,生活無規律,給新聞工作者的身心帶來極大損害。腸胃病、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心血管疾病幾乎成了記者的職業病,透支健康已成為新聞工作者最大的問題。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媒體人早逝的訊息,心裡挺沉重的。”張先生說,媒體人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了。

  根據最近中國權威機構對記者的健康進行的調查顯示,自1995年以來,新聞記者患病死亡者平均年齡只有45.7歲。調查還顯示,新聞記者因過度勞累致病而住院的,平均年齡為44.2歲,一半的新聞從業人員處於患病的狀態。

  頸椎病、腰椎病

  “頸椎、腰椎現在都有問題,還有滑鼠手”。有時候疼的不行了就去找盲人按摩一下,因為實在沒時間去醫院。。

  據張先生說,他的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長期伏案工作者易於發生頸部、腰部肌肉勞損,引起慢性頸肩痛或腰背痛。長此以往則會增大罹患頸椎病或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風險。”只要合理應對,上述問題完全可以化解。首先,工作時保持合理坐姿,並注意間斷變換體位,使椎旁肌適時得到休息。其次,業餘時間堅持規律鍛鍊,多進行遊泳、慢跑、或小燕飛等有助於增強腰背肌的專案。

  猝死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從報社回家後就再也沒有醒來,還沒結婚呢,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張先生神色黯然。

  近年來,公眾人物猝死或者“過勞死”的噩耗接二連三傳來。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人因猝死而失去生命,50%以上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而我國每年約有55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大部分“過勞死”的青壯年本身就潛伏有心血管疾病,但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

  而過勞是促使疾病突發的誘因。患有冠心病、主動脈瘤、血管病變、心臟疾病的人群,血壓非常容易受情緒以及體力影響而波動,高壓、勞累勢必導致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從而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發猝死。如果本人及家屬都不瞭解其心臟有問題的話,很可能簡單判斷為“過勞死”。

  “舉個例子,一根10釐米長的皮筋,把它抻到20釐米,即使一萬次也不會斷;但抻到40釐米,一次就斷掉了。生命也是如此。”祖凌雲說。

  那麼該如何預防這方面的悲劇發生呢?

  預防這方面的悲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定期體檢:一般每年要進行一次體檢,對血壓、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標以及心電圖進行篩查,防患於未然;

  ②及時就診:一般的心臟疾病都有一些早期症狀,比如胸悶、胸痛,運動耐力下降,以及呼吸困難等等,總之一旦有類似症狀最好不要大意,及時到醫院尋求幫助;

  ③高危篩查:即便沒有任何不適,如果直系親屬有心源性猝死或者冠心病(男性親屬55歲之前/女性親屬65歲之前患冠心病),或者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肥胖或者吸菸的患者需要更加註意,必要時可到心內科進行簡單篩查心臟疾病;

  ④改變生活:很多記者朋友有晚睡晚起、飲食不規律、熬夜寫稿、吸菸、久坐、精神壓力大等生活特點,這些生活方式對於心臟是十分不利的,睡眠不足、吸菸以及精神壓力大可能引起高血壓,並損傷血管內皮功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而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會導致大量血液向胃腸轉移,供應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臟負擔。如果吃得過於油膩,攝入太多脂肪,還可能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進血栓形成,引發心肌梗死。

  腸胃病

  “腸胃一直不好”,張先生說,大家睡覺的時候,我在趕往新聞現場,回來還得趕稿子。大家在工作的時候可能我在睡覺,早餐和午餐一起吃了。有時候工作忙,趕不上吃飯就扛過去了。日夜顛倒、三餐不規律是家常便飯。記者基本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胃病。

  據瞭解,不規律飲食、職場壓力都會影響到人的胃腸道,從而引發一些胃腸道疾病,比如功能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消化性潰瘍等。據悉,記者群體的胃腸疾病發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

  專家認為,對抗腸胃病的主要方法是注意身體調養,平時多吃一些養胃的東西,如熱粥、糊類食品、麥片、熱牛奶等,儘量少吃刺激性強的咖哩、辣椒和酒等。如果確實因工作需要而無法按時就餐,就要注意先用東西應急墊底,可以承擔這種任務的包括溫開水、粥、餅乾、麵包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要喝冷飲,以及進食芋頭、牛肉等難以消化的食物。

  心理疾病後來居上

  “每天的工作紛繁複雜,節奏很快,時間久了以後容易焦慮。”張先生說,經常在夢中被電話驚醒要出現場,晚上睡得也不踏實。實際上,工作時間一長,大部分傳媒工作人員都會感到巨大的心理疲勞。

  心理專家指出,記者要學會自我減壓,避免長期的緊張勞累的工作。在工作中保持平和心態,多與親朋好友交流,定期休假或與朋友聚會。要定期進行心理測評,必要時接受心理輔導和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