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合理飲食很重要。民間有俗語:“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醫學有“病從口入”之說,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說:“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黃帝內經》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說明各種食物合理搭配能扶助人體正氣。現代營養學提出的要求是:平衡膳食、合理營養。“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強調飲食要用節制,不可貪食過飽。西醫的發明人,蘇伯克拉底先生,在發明西醫的時候,曾告誡過各國的醫生和人們一句話:“一定要把飯當藥吃,千萬不要把藥當飯吃。”
所以,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飲食; 最好的療效,是堅持。那麼,我們平常到底吃點什麼好呢?
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1年全新修訂《膳食指南》以先進的科學證據為基礎,密切聯絡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的實際,對各年齡段的居民攝取合理營養,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帶來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三)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四)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五)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六)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八)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九)如飲酒應限量。
(十)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一)平衡膳食寶塔的第一層
包含穀類、薯類和雜豆類食物,每人每天應該吃250—400克。穀類包括小麥麵粉、大米、玉米、高粱等及其製品;薯類包括紅薯、馬鈴薯等,雜豆包括大豆以外的其他幹豆類,如紅小豆、綠豆、芸豆等。
主食的選擇應重視多樣化,粗細搭配,建議每天攝入50—100克粗糧或全穀類製品(如全麥面),每週5—7次。
(二)蔬菜水果居寶塔第二層
每天應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們每天吃5份以上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各有優勢,不能相互替代。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對保持身體健康、維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多種慢性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三)平衡膳食寶塔的第三層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每天應吃125—225克,其中魚蝦類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類25—50克。
我國居民的肉類攝入以豬肉為主,豬肉含脂肪較高,應儘量選擇瘦豬肉或禽肉。
魚蝦等水產品脂肪含量低,蛋白質豐富且易於消化,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蛋類包括雞蛋、鴨蛋、鵝蛋等,建議每日攝入半個到一個。
(四)平衡膳食寶塔的第四層
奶類有牛奶、羊奶和馬奶等,常見的為牛奶。乳製品包括奶粉、酸奶、乳酪等,不包括奶油、黃油。建議量相當於液態奶 300g、酸奶 360g、奶粉 45g,有條件可以多吃一些。飲奶多者、中老年人、超重者和肥胖者建議選擇脫脂或低脂奶。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食用酸奶或低乳糖奶。
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青豆,其製品包括豆腐、豆漿、豆腐乾等。推薦每日攝入 30g-50g大豆,以提供蛋白質的量計算, 40g幹豆相當於80g豆腐乾,120g北豆腐, 240g南豆腐、 650g豆漿。
堅果包括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榛子等,由於堅果的蛋白質與大豆相似,有條件的居民可吃 5g-10g堅果替代相應量的大豆。
(五)平衡膳食寶塔的第五層
第五層塔頂是烹調油和食鹽,脂肪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鹽的攝入量過高與高血壓患病率密切相關,因此建議我國居民養成吃清淡少鹽膳食習慣,每人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30克,儘量少食用動物油;健康成人每天食鹽攝入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一般20毫升醬油中含3克食鹽)。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健康體重的判斷標準:國際通用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我國健康體重的BMI範圍為18.5 kg/m2~23.9 kg/m2, BMI在24 kg/m2~27.9kg/m2者為超重,大於等於28kg/m2者為肥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