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樊翠珍

  消化道腫瘤切除術後的營養支援往往困擾著很多患者,今天我就其就營養支援的意義、風險評估、術前術後營養供給等方面展開分析講解。

  一、為何要重視消化道腫瘤切除術後的營養支援?
  消化道腫瘤切除術後常常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的風險大大增加,術後營養不良可導致術後感染等併發症增加、傷口癒合不良,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合理的營養支援有利於減少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二、消化道腫瘤切除術後患者有哪些營養風險?

  主要包含3個方面:
  1、胃腫瘤行大部切除術後造成胃容量減少、消化液分泌不足、內因子減少,從而影響了食物的攝入量及鐵、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吸收,最終導致營養不良及貧血等併發症明顯增加;
  2、腸道腫瘤術後可導致腹瀉、便祕等功能紊亂,影響營養素的消化吸收;
  3、手術後發熱、感染等可導致機體應激性消耗增加、術後早期處於負氮平衡狀態,如果營養供給不足,將導致肌肉大量丟失,體重顯著下降。
  三、術前營養和術後營養有啥區別?
  針對不同的的物件、時機、途徑及目標營養供給量、持續時間,營養支援都有所不同。
  指徵:嚴重營養不足,具體指標包括
  (1)6個月內體重丟失>10%或近3個月內體重丟失>5%、體質指數<18 kg/m2;

  (2)PG-SGA評分為9分、SGA評為C級;
  (3)血漿白蛋白<30 g/L(無嚴重肝腎功能異常),或預計手術後不能進食或吸收足夠的營養超過7天以上,進食不足目標攝入量的60%大於10天。
  時機:儘早開始,等機體內環境穩定後再實施營養支援。
  途徑:均採用五階梯原則,即只要胃腸功能允許,優先選擇腸內營養(包括口服營養補充)途徑,不能進行口服營養支援的患者,應採取管飼餵養方式,如果EN 3~7天內仍不能達到目標量的60%,應採用腸內聯合腸外營養支援或全腸外營養支援的方式。

  四、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類患者的營養支援方案:

  1、重度營養不良的患者:大手術前應權衡延誤手術造成的風險與營養不良的風險,擇期手術應至少給予10~14天的術前營養支援再手術;術後營養支援的時間應採用早期EN或序貫營養支援療法,即腸外營養支援的患者逐漸向腸內營養過渡,腸內營養支援的患者逐漸向口服進食過渡,營養支援持續的時間應該等到患者經口進食能夠達到目標營養供給量的60%以上。因此胃切術後患者一段時間(大概需要持續到術後1個半月左右)內,都需要通過口服補充腸內營養製劑來補充普通食物的不足。
  2、腫瘤大手術後:應儘早開始正常食物攝入或腸內營養。大部分接受結腸切除術的患者可以在術後數小時內開始經口攝入清淡流食(包括清水),飲食應注意攝入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並且根據切除的部位,採取不同的飲食過渡原則。

  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ESPEN)指南建議,大的胃腸外科術後早期(術後24~48 h內)開始腸內營養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縮短住院時間;如果術前存在嚴重營養不良,術後預計3~5天內不能進食或7~10天內進食不足推薦量的60%應給予營養支援。
  3、圍手術期營養管理:比較複雜,應由多學科團隊進行管理,包括腫瘤外科醫師、臨床營養師、護師、臨床藥師等,並進行包括術前營養篩查、營養評估、營養支援、營養監測及院後居家營養管理在內的臨床營養診療流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