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中醫師 張謹宜

  厭食是小兒常見的症狀,相當於中醫的不食、惡食、不思食的範疇,主要表現為長期食慾減退,甚至拒食,並出現腹脹飽滿、腹痛、嘔吐,大便腥臭或稀或幹。長期厭食可導致小兒體重減低,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或極度衰弱而形體乾瘦,頭髮稀疏,精神疲憊,腹部脹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飲食異常(如喜食頭髮、瓦片等),影響了小兒的正常生長髮育,使免疫功能及內分泌功能紊亂。小兒厭食症的診斷標準為:一是食慾差、食量少,與同齡兒相比或與自己正常時相比食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二是持續時間較長的食慾差,一般持續三週以上。

  很多原因都可引起小兒厭食,如:消化系統的疾病、系統感染性疾病、膠原病、某些營養元素缺乏、藥物或毒物的影響、心理因素等等。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心理及飲食因素導致的厭食為目前兒童厭食常見的原因。西醫治療厭食主要是病因治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如按時進食、節制零食、均衡營養等),並口服一些胃腸動力藥、維生素、胃酶製劑、益生菌等等。其治療效果及方法有限。

  根據“因地制宜”和“同病異治”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和個體化治療。浙江嘉興周邊地帶屬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空氣溼度大,終年多雨多溼多熱,為溼熱交著之地。再加之現獨生子女較多,嬌聲恣意,脾氣爆燥,因而肝鬱脾胃溼熱證尤為多見。針對這一類問題,治療關鍵在於運脾疏肝化溼。當然,中醫臨證,效法優先,中醫對本病治療法則還有健脾開胃法、消食導滯法、滋養胃陰法、燥溼化痰法、清暑益氣法等等,運用得當,臨床上可有神奇的療效。

  中醫對小兒厭食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藥療法、鍼灸療法、保健食物療法及捏積療法等。

  中藥療法:對於小兒厭食,家長可先自行選用常用的助消化、理脾胃的小兒中成藥及一些單方單藥,常用的有:健胃消食顆粒/片/口服液、醒脾養兒顆粒、兒寶顆粒、小兒香橘丸、小兒化食丸、小兒健脾丸等。這些常用中成藥,家長可以選用。如果病情較重或兼有別的疾病,則必須到醫院請醫生檢查,爭取及早得到正確治療。

  鍼灸療法:是通過針刺、穴位注射、燈火灸、耳穴壓丸等方法治療,予以恢復腸功能,均需在鍼灸醫生親自施術治療下進行。小兒比較常用的為刺四縫,一般連續針刺二至三次即可起到較好的效果,如能配合中藥湯劑,則效果更佳。家長不宜自己動手鍼灸。

  捏積療法:方法簡單而有效,家長樂於接受且可自行操作的方法。每天在小兒背部沿脊柱用兩手拇指與食指,自下而上地將面板肌肉捏起交替而上直至頸部,施行推、提、按等手法(可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反覆三五次,面板稍紅即可。一般6次一個療程,配合吃些消導藥、臍部貼健脾貼,可收到良效。

  保健食物療法:使用具有治療作用的保健食物及藥物起到健脾開胃的作用,如山藥、太子參、石斛、雞內金、山楂、炒谷芽等熬湯或煲粥食療。

  總之,小兒厭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都深感憂慮,引起厭食有多種因素,每個孩子情況都不同,藥物治療僅是一方面,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及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都是非常重要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