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關節骨病外科 副主任醫師 汪滋民

  膝蓋疼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出現的現象,尤其是在上下樓梯時疼痛尤為明顯,嚴重的甚至會使患者活動受限。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中老年人對它日益重視,但由於科學意識的缺乏,常常會在認識上出現誤區。

  誤區一、骨質增生就是骨關節炎?

  “骨質增生”這個影像學的描述似乎比“骨關節炎”這個病名更深入人心了,其實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繼發改變,骨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軟骨的磨損,而骨質增生是機體試圖修復軟骨破壞的繼發性改變。

  很多老年人的關節僅有輕微的軟骨破壞,骨刺很小,關節功能不受限制,疼痛也很輕微。只要保養得當,這種骨質增生一般不會發展成骨關節炎。而如果關節軟骨呈進行性退變,明顯骨質增生,骨質硬化象牙變和骨囊腫,關節疼痛影響行走,活動明顯受限,就可以診斷為骨關節炎了。

  可以說,骨質增生並不等於骨關節炎,醫生在進行診斷時,一定要將病史,體檢和讀片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中老年人如拍片後發現有輕度的骨質增生也無需過度緊張,通過鍛鍊和保養把關節退變和骨質增生控制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範圍內,就不需要特殊治療。

  誤區二、去除骨刺就會不痛?

  很多患者在門診會強烈要求醫師去除膝蓋裡的骨刺,以為只要去除骨刺骨關節炎就會好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骨刺是軟骨退變後的繼發改變,多數情況下並不會導致疼痛,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增生的骨刺與韌帶等軟組織形成撞擊,比如股骨髁間窩的骨刺會撞擊前後交叉韌帶,股骨和脛骨內側髁的骨刺會頂起壓迫內側副韌帶等。

  其實骨刺在某種程度上對穩定膝關節是有幫助的,因此如果不處理磨損的軟骨,單純去除骨刺,不但不會改善膝關節疼痛和功能,甚至有可能加重疼痛和功能障礙。因此那麼被骨刺困擾的患者,在尋求醫生去除骨刺的同時,還應把目光放在如何處理磨損的軟骨。

  誤區三、只有“三部曲”才能治療骨關節炎?

  很多患者在確診了骨關節炎後,往往會得到這樣的意見:先保守治療一段時間減輕症狀,如果不行就做個微創關節鏡手術清理關節,實在不行就只有換關節了。大家也習慣把他們稱之為治療骨關節炎的“三部曲”。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生活習慣不同,骨關節炎的發病程序和症狀也因人而異,這就決定了科學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方案應當是個體化的。比如有些患者僅僅是在下蹲或上下樓梯、爬山時膝關節疼痛,走平路時並沒有明顯症狀,這類患者就要幫他多做髕骨內推、股四頭肌肌力練習,減少爬山、爬樓梯等增加髕股關節摩擦力的活動,並根據患者身體條件輔以藥物治療。而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考慮脛骨近端截骨術或單髁置換手術,晚期患者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已被證明是目前較為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法。

  總之對膝骨關節炎的治療,需要專業的醫生根據患者骨關節炎病情程度、全身情況、生活方式乃至家庭、經濟等情況綜合個體化考慮,決不是機械的遵循“三部曲”。

  誤區四、誰都可以做關節鏡微創手術?

  很多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在經過保守治療後,依然無法得到有效緩解,但又對關節置換手術心生恐懼,繼而把目光集中在了關節鏡微創手術上。事實上,關節鏡手術有自己的適應症人群,需要由專業醫生進行綜合判斷後才能決定是否適合做,且不能聽信一些沒有依據的宣傳而隨意進行手術。

  對於早期侷限於單一間室的骨關節炎,尤其是髕股關節、單間室脛股關節的骨關節炎,年輕患者或拒絕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者,可以行關節鏡下清理和關節成形手術。但對於關節力線異常,即嚴重0型、X型腿或髕骨半脫位的患者,需要結合截骨手術或髕骨軌跡調整手術來恢復膝關節正常力線,才能夠取得較好的結果。

  軟骨細胞移植手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手術技術,其特點是通過關節鏡取自體軟骨到試驗室內在組織工程支架上進行培養擴增,1-2周後再將製備好的組織工程軟骨支架移植到缺損部位,相信這項技術在未來有望解決軟骨再生,這一骨關節炎治療的根本問題。

  誤區五、置換關節壽命不長?老年人手術風險較大?

  不少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群,常常擔憂慢性病會加重他們的手術風險,並且人工關節的壽命有限,如更換了一場過幾年還得再換。實際上,關節置換手術是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手術技術,一般情況下,只要患者全身各系統功能尚好,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將各項指標控制在合理範圍,安全可以接受手術。

  資料表明,超過90%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體長達10年以上,80%以上的患者更可使用長達20年以上。因此,大多數老年人換了人工關節後都可以終生使用。需要強調的是,患者術後應密切配合醫生做好功能鍛鍊,並遵醫囑按時隨訪,才能將併發症的發生機率降到最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