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微創腫瘤科 主任醫師 黃金昶

  腳腫,是腫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重者整個下肢嚴重腫脹疼痛、抬舉困難、活動不利,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如何早期發現腳腫呢?發現腳腫又該如何快速的明確病因並及時對“症”治療呢?

  腳腫初起時不易被發現,部分患者是因為穿鞋擠腳,甚至是穿襪子出現勒痕才發現腳腫的。

  臨床大夫多是通過按壓腳背、腳踝或者脛骨內側面,通過凹陷程度判斷水腫的嚴重程度。輕者凹陷較淺,很快就能恢復;重者皮膚髮亮,腫脹明顯,甚至是伴有液體的滲出。

  那麼腫瘤患者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

  1、低蛋白血癥

  血液中白蛋白的濃度降低是診斷的主要標準,常見於長時間進食困難、食慾差、腫瘤消耗、肝佔位蛋白合成障礙或者各種原因導致的蛋白流失。

  表現為:雙側、對稱性的腫脹,或者體位較低的地方出現水腫,多數見陰部水腫;

  2、腫瘤壓迫

  常見於腫瘤壓迫相應的靜脈或者淋巴管,導致遠端的血液及淋巴液迴流不暢,進而出現水腫。

  根據壓迫位置的不同可出現對稱或者不對稱的水腫,若腫瘤位於一側腹股溝或者肢體遠端,壓迫一側的血管或者淋巴管,多出現相應患側遠端的水腫;

  若腫瘤位於腹盆腔,並且較大時,往往雙側均可出現水腫,此類水腫往往隨著腫瘤大小變化而得到相應加重或者緩解,存在明顯的先後關係;

  3、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多由於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流動緩慢,常見於長期臥床、久坐久立或者合併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

  臨床多是首選血管超聲進行診斷。臨床多是單側下肢水腫為主,伴有疼痛、面板紫暗、淺靜脈擴張等表現;

  4、醫源性腿腫

  常見於服用藥物或者經過某些治療後出現,部分比較隱祕,難於早期發現。

  常見的藥物因素有:激素藥物、部分降壓藥物及抗抑鬱藥物、口服靶向藥(蛋白尿)等相關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治療因素有:盆腔、腹股溝、下肢腫瘤放療後等射線損傷等。其中,前者都是雙側對稱性腫脹,後者多是患側的腫脹。

  5、其他原因的水腫

  心臟腎臟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感染、腳氣、痛風、風溼等。

  針對上述原因的水腫的治療,明確病因是重中之重。

  其中深靜脈血栓最大的危害是血栓脫落導致的“肺栓塞”“心梗”“腦梗”,危及生命,一旦確診,以臥床休息為主,可適當抬高患肢,避免劇烈活動,並應當穿戴彈力襪,可採用放置靜脈濾器、抗凝、溶栓或者手術等治療;

  除深靜脈血栓導致的水腫,西醫治療多是對症糾正低蛋白血癥、抗腫瘤等,效果相對較慢,部分水腫(如放療後的腿腫)甚至沒有特別好的針對性治療。

  “水曰潤下”,中醫認為腿腫主要是寒溼之邪下行、經脈不通;或“血不利則為水”,黃金昶教授臨床常選用柴苓湯加減或者當歸四逆湯加減辨證用藥,多可收穫良效;

  此外,黃金昶教授主張全身與區域性治療相結合,擅長在患肢尋找結節毫刃針鬆解、刺血拔罐等通經絡、祛邪外出;對腫瘤壓迫導致的水腫,常聯合腫瘤周圍鬆解、刺血拔罐以及火針圍刺等“疏洩圍堵”的方法抑瘤。

  出現水腫時,不用過度焦慮,同時注意適當調護,充分休息,避免著涼,儘量抬高雙腳,飲食忌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