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陳茂偉

  肝囊腫是較常見的肝良勝疾病,分為寄生蟲性(如肝棘球坳病)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後者又可分為先天性、創傷性、炎症性和腫瘤性囊腫。臨床多見的是先天性肝囊腫,它又可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後者又稱多囊肝。

  單發性肝囊腫以20~50歲年齡組多見,男女發生率之比為1:4。囊腫發生於肝右葉居多。囊腫小者直徑僅數毫米,大者含液量>500 ml,甚至可佔整個肝葉。多發性肝囊腫以40~60歲女性多見。囊腫大小不等,多累及全肝,肝腫大變形;但也可侷限於一段或一葉。囊壁內層上皮細胞可因肝囊腫大小而不同,呈現為柱狀、立方形、扁平狀或缺如,外層為膠原樣組織;囊液澄清透明,多不含膽汁。

  先天性肝囊腫生長緩慢,小的囊腫不引起任何症狀,多系B型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或其他腹部手術中發現。囊腫增大到一定程度,則可因壓迫鄰近臟器而出現食後飽脹、噁心、嘔吐、右上腹隱痛不適等症狀。體格檢查可能觸及右上腹腫塊和肝腫大。腫塊與肝相連,表面光滑,帶囊性感,無明顯壓痛而可隨呼吸上下移動。多發性肝囊腫可能在肝表面觸及多個囊性大小不等的結節。

  除上述臨床表現外,B型超聲檢查是診斷肝囊腫的首選方法。CT檢查可明確囊腫的大小、部位、形態和數目。大的肝囊腫可因其所在部位不同,X線檢查可顯示隔肌抬高或胃腸受壓移位等徵象。多發性肝囊腫病人還應檢查腎、肺、胰以及其他臟器有無囊腫(多囊病)或先天性畸形。

  小的肝囊腫而又無症狀者,不需特殊處理;大而又出現症狀者,應予適當治療。常用的方法有:在B型超聲引導下囊腫穿刺抽液術。囊腫“開窗術”或“去頂術”,即在剖腹術下或經腹腔鏡切除部分囊壁,吸淨囊液後使囊腔向腹腔開放。囊腫切除術則適用於肝邊緣部位、帶蒂突向腹腔的囊腫。肝左外葉巨大肝囊腫,可作肝葉或肝部分切除術。

  對併發感染、囊內出血或囊液染有膽汁者,可在“開窗術”後放置引流或穿刺置管引流,待囊腔縮小和萎癟後拔除引流。與膽管相溝通的厚壁囊腫,也可行囊腫空腸Y形吻合術,但此法常易引起繼發感染。

  多發性肝囊腫一般不主張手術治療,僅限於處理引起明顯症狀的大囊腫,可行囊腫穿刺抽液或行“開窗術”,以緩解症狀。病變侷限於肝的一段或一葉,且伴有症狀,病人情況允許,則可行病變肝段或肝葉切除術。

  病變十分廣泛的多發性肝囊腫晚期病人,由於肝組織破壞嚴重,肝功能受損,可出現腹水、黃疸和引起門靜脈高壓症。合併多囊腎者,最終影響腎功能,並可因腎衰竭死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