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臨床上經常碰到一些病人訴苦,一種是怎麼吃都不拉,還有一種是有便意但使盡渾身之力仍解不出。作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全球範圍內,大約有14%的人群遭受便祕之苦,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

  便祕成因

  很多人認為便祕不是病,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常常忍便;排便習慣不好,排便時看書讀報玩手機,這樣會分散注意力,導致排便感覺減弱,排便時間過長還會引起肛門部其他疾病(如痔瘡、肛裂)的產生。而當出現排便不暢時,一部分病人貪圖方便,亂用瀉劑(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這類藥物中因含有蕙醌成分,如長期服用可引起結腸黑變,導致腸道自主神經系統的損害、結腸運動功能失調,最終形成瀉藥依賴。飲食結構不合理,很多人偏愛辛辣刺激的熱性食物,容易上火,而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吃得少,水分、纖維素攝入不足,都會影響排便。此外長期嚴重的便祕還會對患者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精神焦慮、抑鬱等心理疾患。

  便祕分類

  便祕不是一類單獨的疾病或綜合徵,而是在多種致病因素下形成的一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少、大便乾結、排便費力、排便不盡感及排便梗阻。一般我們將便祕分為功能性便祕及繼發性便祕兩種。繼發性便祕是一類由其他基礎疾病引起的便祕,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中風後遺症、先天性巨結腸以及因長期服用阿片類等藥物引起的便祕。功能性便祕通常包含慢傳輸型便祕、出口梗阻型便祕以及混合型便祕三種類型。

  目前對於功能性便祕多采用羅馬Ⅲ診斷標準:

  1、症狀持續 6 個月以上,近 3 個月症狀必須滿足以下 2 條或多條:

  (1)排便費力;

  (2)排便為塊狀或硬便;

  (3)有排便不盡感;

  (4)有肛門直腸梗阻和阻塞感;

  (5)需要用手輔助排便;

  (6)排便少於每週3 次。

  2、不用瀉藥幾乎沒有鬆軟大便。

  3、不足以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徵(IBS)。

  便祕糾治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一有便意馬上到廁所。適量的運動,無需過於激烈,如比平常稍快的速度散步,步行約 20~60 分鐘;用前屈腿、後屈腿的運動刺激腹部,或是仰臥,將腳高舉過頭,像踩腳踏車一樣進行運動。足量的飲水,每天約 2000 毫升。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纖維素能提高糞便的含水量,通過增加糞便的容積來改善便祕症狀,推薦攝入量為每人每天 20~35 克。此外,解除對排便過度緊張的心理負擔也是相當重要。

  2、改變坐姿助排便

  坐式排便時,可在腳下放置小板凳,墊高小腿使膝蓋超過臀部,上身向前傾,雙肘放在大腿上,挺直腰背,腹部向前鼓出,利用腹壓向下排便,集中注意力,深呼吸幾口氣後屏氣、腹肌收縮、盆底肌放鬆。此姿勢可以讓我們直腸肛管夾角變直,更容易排出大便。

  3、生物反饋訓練

  排便不僅是肛門的事,大部分時候還需要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來配合。作為一種完全無創的排便訓練法,藉助儀器裝置將排便時肛門直腸區域性的壓力和電活動直觀呈現在螢幕上,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患者對照螢幕,積極訓練,糾正錯誤的排便活動,從而使出口順暢,治療便祕。目前主要用於治療盆底失弛緩或盆底鬆弛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祕,是國內外推薦的一線治療方法。

  4、合理選擇藥物

  在避免選擇刺激性瀉劑的同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緩瀉劑以及促動力藥物,如天然膳食補充劑,可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並幫助患者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適用於食物中纖維攝入不足人群;乳果糖不被人體吸收,通過細菌分解後釋放有機酸在結腸起作用,尤其適宜於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及術後便祕者,包括糖尿病患者;傳統中醫藥的證施治也是個體化治療便祕的最好辦法。

  總而言之,便祕是一種不能大意的疾病,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它,積極糾正它,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才是最好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