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跑步百利唯傷膝蓋”的說法。經常跑步是否容易導致關節炎,也一直有爭議。
不過,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JOSPT)在2017年6月這一期上,給這個爭議的話題畫上了一個句號。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
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
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
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1、建議每週跑量的上限為92公里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得出的這個結論,來自這一期的一篇薈萃研究——《系統性回顧與薈萃分析:健身跑步、競技跑步與髖關節、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之間的聯絡》。
這篇研究由一個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士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負責,從25項總計12.581萬人的研究中,選取了17項總計11.4829萬人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研究發現,只有3.5%的健身跑步者有膝蓋或者髖部的關節炎,不論男女都是這個資料。那些喜歡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10.2%的人有膝蓋或者髖部的關節炎。那些參加競技跑步的人(包括經常參加競技比賽和專業水平的運動員),膝蓋或者髖部關節炎的發生率稍稍比普通人高一點,但也不算特別高,為13.3%。
研究人員指出,長年的健身跑步——10年,15年,甚至更久,是一項健康鍛鍊,對膝蓋和髖部的健康有好處。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膝蓋和髖部的關節炎風險將提高。而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也會引發關節問題,建議每週跑量的上限為92公里。
2、不運動的人更易受傷
很多人認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對膝關節有損傷,索性不運動,減少關節軟骨磨損,以為這樣就能保護關節。實際上,這是個誤區。“打個比方,汽車並不是說停在車庫裡不開,就是對車子的愛護。而是要經常去使用它,如果長久不用,車子反而容易壞。”
人體的關節也是一樣,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經常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內的滑液無法充分流動,起不了潤滑劑的作用,而且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久而久之,關節就失去了保護,關節損傷的機率自然會增高。
關節炎由多種因素引起,排除免疫系統和其它不明原因引起的關節炎(例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嵴柱炎關節炎、絨毛結節性滑膜炎關節炎等),大多數是與運動有密切相關。平時不運動的人突然活動(你偶爾跑一下,搬個東西什麼的總需要吧),骨骼、肌肉、韌帶、軟骨等結構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可能不足,往往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經常跑步鍛鍊的人,只要不過度,對關節的血運、軟骨、韌帶和肌腱的營養都有幫助,相比較而已,關節損傷和關節炎的概率可能會低一點。
3、跑完步膝蓋疼,和關節炎有沒有關係?
很多人跑步後膝蓋疼痛,其實是平時鍛鍊太少,所以偶爾跑一下,髕前壓力過大(髕骨即膝蓋骨),造成一定的酸脹和疼痛。這首先是一種關節水腫。如果不注意休息、保養,會造成關節損傷。
導致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半月板損傷、滑膜炎、髕腱炎、髕下脂肪墊炎等。跑步後膝蓋疼痛,往往是因為運動強度超負荷,引起關節的軟骨和半月板的損傷。
每個人膝關節的骨骼強度、肌肉力量、體重、下肢力線、髕骨高度等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對運動強度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樣。如果一個人膝關節只能耐受20公里持續奔跑的運動量,卻非要跑30公里,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人體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輕微的疼痛和損傷,通過休息保養,自身會修復。不過,如果長期超負荷運動,膝關節的軟骨來不及修復,日積月累就會積勞成疾,可能導致局灶性的軟骨軟化、破裂。軟骨無法修復,就會引起關節退變,誘發膝關節炎。
4、過量,最容易傷膝蓋
對沒有運動基礎的普通人而言,並不適合那種運動強度非常大的跑步運動。一個人如果平時沒有跑步運動的習慣,一下子劇烈運動,身體是難以負荷的,往往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5、注意跑前熱身和循序漸進
對於普通人來說,跑步鍛鍊一定要遵循三個原則:
(1)鍛鍊前,一定要先進行熱身;
(2)鍛鍊時要循序漸進,尤其是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不要想著在短期內達到過高的目標,要根據自身情況,設定符合自己的鍛鍊計劃;
(3)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超負荷鍛鍊。
6、姿勢正確也很重要
跑步要起到鍛鍊效果,除了量的控制,正確的姿勢也很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