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家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意思就是各種疾病常常是在脾胃功能受損後逐漸形成的,可見脾胃健康的重要性。那麼,脾胃功能受損又是如何出現的呢?毫無疑問,飲食不調就是首要原因。那麼,我們如何顧護脾胃,從而儲存正氣,防禦外邪呢?需要把握下面幾個原則。
1、飲食有節
保持食量適宜和進食時間規律。三餐的分配可遵循:早餐要好,中餐要飽,晚餐要少。睡前儘量少吃東西,到晚上8點之後儘量避免飲食,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對於許多慢性脾胃疾病患者,如有必要,可靈活選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這樣有利於對食物的充分消化吸收,且不加重脾胃過重的負擔,有利於脾胃病的康復。
2、飲食衛生
即吃乾淨、衛生、新鮮的食物。儘量不吃剩飯剩菜及街邊小攤食品等。
3、飲食清淡為佳
儘量少食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粗糙食物、過熱、過冷、過甜、過酸,過鹹,煙燻等食物,忌濃茶、咖啡。慢性胃病患者更應選擇質地細軟、容易消化、溫度適宜的食物,食物製作需要細、碎、軟、爛為宜,烹製方法以蒸、煮、燉、燴為主。
4、“正念”飲食
在吃飯時集中注意力於食物本身,細嚼慢嚥,勿言語,勿思慮。細嚼慢嚥可使食物磨碎並與唾液充分混合,有助於食物的消化。中醫認為“思傷脾”,飲食中思慮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勿思慮還包括了其它不良情緒。
注意:要戒菸和戒酒,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特別是阿司匹林、保泰鬆、消炎痛、強的鬆等藥時,也要注意脾胃道的保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