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鮑秀蘭

  談到兒童補鈣的話題,很多家長特別關心,生怕自己的寶寶缺鈣,特別是當寶寶出現出汗多、出牙遲、走路晚、肋骨外翻等情況時,就認為自己寶寶缺鈣了,開始給寶寶補鈣。

  、如何判斷寶寶“缺鈣”了?

  通常所說的“缺鈣”在醫學上稱為佝僂病,營養性佝僂病是由於兒童維生素D缺乏或攝入不足,導致的軟骨細胞分化障礙、生長板鈣化及類軟骨鈣化障礙。

  營養性佝僂病的診斷需要結合病史、體格檢查、生化檢查、攝X線片。病史包括包括是否補充維生素D、是否經常戶外活動、每天鈣攝入是否充足、是否有佝僂病的症狀等,體格檢查一般由醫生對患兒進行專業檢檢視是否有佝僂病的特徵性表現,如嬰兒顱軟、肋骨上有串珠樣改變、腿是否有超出正常範圍的內翻或外翻等。如果有可疑症狀,還可以通過生化檢查檢測血液中維生素D的水平,根據參考標準來判斷。而手腕攝X線片可以進一步來確診。

  維生素D缺乏的診斷標準:

  血清25羥維生素D3:<30nmol/L,缺乏;30~50nmol/L,不足;>50nmol/L,充足;而>250 nmol/l為中毒。

  鈣的攝入標準:

  注意:1歲以後的兒童每天攝入的鈣不足300毫升,就會導致佝僂病,無論機體維生素D是否缺乏。

  二、營養性佝僂病的症狀表現

  營養性佝僂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現四肢和骨盆畸形、骨骼疼痛以及肌無力等表現。通過手腕攝X片證實的佝僂病,有發生骨折的風險。

  佝僂病的骨骼症狀:

  1、腕關節及踝關節腫脹;

  2、囟門閉合延遲(正常情況下一般2歲前閉合);

  3、牙齒萌出延遲(10月齡前無切牙萌出,18個月前無臼齒萌出);

  4、腿畸形(膝內翻、膝外翻、風蝕樣畸形);

  5、串珠肋;

  6、額隆起;

  7、顱骨軟化(通常在前3個月骨縫觸診時明顯);

  8、骨痛、躁動、易激惹。

  三、營養性佝僂病的預防和治療

  1、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

  為了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嬰兒每天攝入的維生素D應為400 IU/d(10 μg/d),無論是母乳餵養、混合餵養還是人工餵養。12個月以上的兒童及成人,通過飲食或營養素補充劑來達到維生素D的需求,至少600 IU/d(15 μg/d)。

  2、治療營養性佝僂病的維生素D及鈣劑量

  維生素D最小劑量為2000 IU/d(50 μg)至少持續3個月;鈣500 mg/d,無論是飲食攝入還是使用補充劑,應和維生素D常規聯用。一般還是推薦口服治療,可以更加迅速地恢復25-OHD水平。對於日常治療,D2和D3同樣有效。當單藥大劑量使用時,推薦維生素D3,因為其較維生素D2有更長的半衰期。維生素D治療應至少持續12周,一些兒童可能治療時間更長。

  營養性佝僂病維生素D治療劑量

  四、如何識別兒童佝僂病的危險因素?

  育齡女性應避免維生素D缺乏,每日應攝入600 IU維生素D。妊娠女性同樣應攝入維生素D 600 IU/d,且最好與其他補充劑如鐵和葉酸同時補充。就嬰兒而言,除了每日攝入400 IU維生素D外,輔食新增應不遲於26周,其中應包括富含鈣的食物,如芝麻、豆製品等。兒童期及青春期應保證至少500 mg/d的鈣攝入。

  五、營養性佝僂病和骨軟化症的危險因素

  1、母體因素

  維生素D缺乏;

  深色面板色素沉著;

  全身面板遮蓋;

  冬/春季高緯度地區;

  其他原因導致日照受限如室內生活為主、殘疾、空氣汙染、雲層遮蓋等;

  低鈣飲食;

  貧困、營養不良、特殊飲食習慣。

  2、嬰兒/兒童期因素

  母親原因導致的新生兒維生素D缺乏;

  嬰兒期未補充維生素D;

  6個月以後未恰當新增輔食;

  冬/春季高緯度地區;

  低維生素D飲食;

  低鈣飲食;

  貧困、營養不良、特殊飲食習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