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一種因動脈管壁增生、退行性改變導致全身各器官系統發生功能異常的疾病。腦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血管性痴呆(VaD)係指由於腦動脈的粥樣硬化、微小動脈玻璃樣變所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腦機能障礙、精神障礙和局灶性損害等慢性腦病徵群,故不包括其它急性腦血迴圈障礙性疾病。
腦動脈硬化症在神經系統病變中屬常見多發病之一,在西方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較高。這些年隨著大眾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我國人群中發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而且發病年齡隨之提前,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通過大量實驗、病理解剖和臨床生化研究、動脈硬化的產生與如下因素有關:
1、高血壓因素:高血壓可對血管壁造成機械性損傷,影響管壁的滲透性和營養狀況,特別在血液動力因素最明顯的血管部位,如頸動脈竇、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的分叉處、頸內動脈虹吸部、大腦中動脈及大腦前動脈分支、基底動脈、交通動脈均系血管壁粥樣硬化和機械損傷的好發部位。
2、吸菸:香菸中含有大量尼古丁(菸鹼),具有升高腎上腺素,促進血小板聚集和內皮細胞收縮,造成小動脈因缺氧、代謝障礙而形成粥樣硬化的作用,故成為動脈硬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3、高脂血症:臨床上指的高脂血症是高甘油三酯和高膽固醇血癥。患高脂血症的原因較複雜,與飲食構成、攝取量、體內脂代謝水平、血漿脂蛋白組成(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有關。據研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通過血管內皮間隙進入內膜下層、長期停滯於內皮下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病灶,在動脈硬化進展期,膽固醇的參與可加速動脈硬化的出現。
4、精神、心理因素:長期由於社會、經濟、家庭或工作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心理負擔過重以及生活不規律等,均可引起血管痙攣、血壓升高、代謝紊亂,加速或加重動脈硬化的形成。此外遺傳、糖尿病、中毒、感染等因素在動脈硬化的不同時期都有一定作用。
動脈硬化一旦形成,主要影響到神經細胞的代謝過程,並進一步影響神經生物電訊號的傳遞和高階神經活動。在長期血供應不足和缺氧情況下,中樞神經組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縮,故在腦動脈硬化的中晚期,患者會出現腦器質性精神症狀和痴呆的表現。
一、臨床表現
由於患者腦小動脈普遍有管壁增厚和管腔狹窄,併產生腦的微栓塞,故經常可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遺留下神經系統的局灶體徵如偏癱、失語;而血管性痴呆多發生於50歲左右,男女均可發病,具體表現為患者智慧減退日趨嚴重,記憶力下降,有時可表現出Korsakoff綜合徵的症狀。注意力常難集中,理解力和判斷力亦呈進行性減退,對日常工作興趣、愛好均逐漸消失。隨著病情進展,思維聯想出現困難,甚至不連貫,語言表達羅嗦、邏輯性變差。情感障礙和情緒反常亦是患者的另一特徵,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的憂鬱、焦慮、恐懼及疑病、尚有幼稚、欣快及強哭強笑。有些患者可出現衝動、攻擊行為。症狀時輕時重,波動起伏,自知力和人格在早、中期仍能保持完整,因此有“血管相關認知功能障礙(VCI)”之稱。而老年性精神病在早期即有人格破裂,這一點可與前者相鑑別。由於病變可以對某一腦葉造成明顯破壞,故在上述臨床表現的基礎上還可出現額葉症候群、頂葉症候群及小腦症候群。少數患者因基底節受累而出現錐體外系的症狀,如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等。
二、輔助檢查
高脂血患者容易產生腦動脈硬化症,而且動脈硬化的程度比較重,故凡診斷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均需做這項檢查。一般患者血清中膽固醇>6.0mmol/L、甘油三酯>1.2mmol/L、HDL<2.2mmol ldl="">5.8mmol/L。從形態學上看,CT或MRI可表現出對稱性腦萎縮徵象,腦室系統常呈對稱性擴大。此外尚有符合血管分佈的腔隙或片狀腦梗死灶,皮質下白質常有在腦室周圍出現的變性改變,也稱為Bingswanger白質腦病。經顱多普勒(TCD)常顯示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增快,血管彈力減退或狹窄的波型。腦電圖檢查在早期多屬正常,當病情加重時α節律才有慢化趨勢,額區開始出現較多的θ波或低幅波。當痴呆進一步出現時,α節律減少或消失,θ波及δ波瀰漫增多。
三、治療與預後
腦動脈硬化是一種多因素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顯著特點就是緩慢隱匿地發展,長期無臨床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症狀就診,往往病情已發展到一定程度。據文獻報道,成人在20歲左右即可發生動脈硬化,到40歲後才逐漸明顯嚴重起來。因此,對動脈硬化的預防應從青年期開始,而不是許多人按傳統習慣認為的那樣從中老年開始。科學的預防應該是從青少年開始就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和完美結合,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情,不吸菸,不酗酒。避免接觸有害的理化因素,合理攝入飲食,控制體重,就能有效地防止動脈硬化的過早發生。
如果已有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痴呆形成,除採取上述措施外,還需要一定的藥物控制。
(1)降脂類藥物:降脂類藥物目前種類很多,有降膽固醇效果較好的他汀類藥物、煙酸、亞油酸製劑等,有降甘油三酯療效不錯的非諾貝特、多烯康乙酯膠囊等;也有控制膽固醇療效較佳的他汀類製劑,如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亦有中藥製劑脂必妥。這些藥的起效時間長短不一,有一些藥停用後血脂會反彈增高,故在使用時需要綜合考慮是否長期應用或針對某些成分選擇,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一般非諾貝特250mg 1日1次,飯後服為宜;脈通1丸1日3次,他汀類10-20mg 1日1次,脂必妥0.1-0.2 1日3次;或煙酸0.5-1.5 1日3次。
(2)改善腦代謝藥物:對早期智力減退者,可給奧拉西坦400mg 1日3次、尼莫同30mg 1日3次,尼麥角林製劑培磊能2.5mg 1日2次,鹽酸甲氯芬酯 100-200mg1日3次。
(3)對抗某些精神症狀的藥物:對於患者有幻覺妄想、精神分裂狀態、思維障礙等,可選氯丙嗪200-800mg/日、奮乃靜10-80mg/日、氯氮平100-400mg/日,選用這些藥的同時應加服安坦6mg/日以對抗錐體外系的副作用如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障礙、流涎等,但相比之下氯氮平的錐體外系症狀更輕一些。由於此類藥的體內半衰期長,在服藥方式上也改變一日多投的做法而提倡日服1-2次,其作用相當且更加方便。針對患者有焦慮緊張、消極抑鬱、睡眠困難等症狀可選泰爾登、抗抑鬱治療藥SSRI類及安定類,如泰爾登25-100mg 1日2次,氟西汀或帕羅西汀10-20mg 1日1次,羅拉0.5-1mg 1日2次;如果患者主要表現為淡漠、退縮、木僵、違拗則可選三氟拉嗪、氟奮乃靜、舒必利等;一般三氟拉嗪5-20mg 1日2次、氟奮乃靜2-10mg 1日3次,舒必利50-400mg 1日2次等。
(4)其它治療:通過一些使神經體液功能正常化的措施和手段亦可調節代謝和改善血管系統功能,如氣候療法、空氣療法、水浴、理療、體療等,也是值得推薦的手段。
動脈硬化性腦病一般病情進展緩慢,相比其它腦病來說病程較長,臨床症狀相對較輕,利用藥物治療症狀容易得到相應改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