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六科(胸心) 副主任醫師 黃洋

  探討肺食管癌同期手術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顧性研究自1995年至2007年6例行肺食管癌同期手術病例的術前診斷、手術方法、術後管理、預後。結果 6例病人均無術中死亡,1例術後3月死於非原發病,其餘5例生存均在1年以上,最長存活5年10個月。結論 肺食管癌同期手術為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注意加強手術期管理,病人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我科自1995年4月至2007年10月,先後對3例食管肺雙原發癌及3例食管癌侵及肺導致食管支氣管瘻患者,進行了肺食管聯合切除手術,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齡52~67歲,中位年齡58歲。因“吞嚥困難”等食管癌症狀就診2例,因 “咳嗽、咯血”等肺部症狀就診3例,同時以“吞嚥困難和咯血”就診1例。術前均經胸部X線和上消化道鋇餐透視確診,3例雙原發癌中,右肺上葉合併食管下段癌1例,右肺上葉合併食管中段癌1例,右肺下葉合併食管下段癌1例。

  3例食管癌外侵肺中,下段食管癌侵犯右肺下葉2例,侵犯左肺下葉1例。其中1例下段食管癌侵犯右肺下葉病例同時合併雙肺浸潤性肺結核。

  2、手術方法

  全組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肺食管聯合切除手術。其中經右側開胸5例,經左側開胸1例。行右肺下葉切除+食管切除+胃代食管右胸頂吻合術3例,行右肺上葉切除+食管切除+胃代食管左頸部吻合術1例, 行右肺中下葉切除+食管切除+胃代食管右胸頂吻合術1例,行左肺下葉切除+食管切除+胃代食管主動脈弓上吻合術1例。

  3、結果

  3例雙原發癌中肺腺癌食管鱗癌2例,肺鱗癌食管腺癌1例。3例食管癌外侵病例中鱗癌2例,腺癌1例。除1例下段食管癌侵犯右肺下葉同時合併雙肺浸潤性肺結核患者術後3個月死於非原發病外,其他5例存活時間1年至5年10個月。

  4、討論

  文獻報道,多原發癌的發病率約佔惡性腫瘤患者總數的0.4% 一10.7% 。多數認為多原發癌主要發生於成對臟器或同一系統器官,尤以胃腸道發生率較高。文獻報告也以消化道為多見,而且以異時性為多。而食管、肺為不同的系統器官,且為同時性雙原發癌,較為少見。文獻報道多原發性肺癌佔肺癌總髮病率的1-5% ,多原發性食管癌佔食管癌總髮病率1.73%,肺、食管雙重癌更為少見,僅有個例報道。

  本組病例,採用右側或左側開胸,肺食管雙原發癌,先行肺切除,再行不同部位的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胸腔內吻合。食管癌外侵形成食管支氣管瘻,解剖肺門後,受侵的肺連同食管一併切除,再行胃食管胸腔內吻合。

  術後胸片、胸部CT片示,肺葉切除,胃食管吻合術後,胸腔胃得以填塞胸腔,避免了肺切除後形成的殘腔,可防止肺過度萎陷和擴張而造成血液動力學改變,有利於胸腔臟器的重新塑型和功能恢復。對肺結核患者,胸胃對切除病肺空腔的補位,餘肺不會過度膨脹或移位,可預防和控制肺結核的復發和播散,有利於肺結核病情的穩定,防止惡化,促進術後恢復。

  右胸切口時,可行幽門成型術並注意胃的形態,防止幽門成角、痙攣及胃扭轉而發生梗阻。

  食管、肺切除術由於手術創傷大、時問長、對呼吸功能有較大影響,所以這既要求手術者具有豐富的手術經驗,還要有完善的圍手術期管理。術前要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補充膠體液,提高血漿膠滲壓,可能有助於減少術後併發症。術中應採用雙腔麻醉插管,以減少對肺的擠壓;肺功能較差者,宜行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以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儘量避免全肺切除。

  術後繼續用呼吸機輔助通氣,必要時氣管切開。對於術後咳嗽排痰差有肺不張者,應用纖支鏡吸痰是有效方法。術後禁食可致電解質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使恢復期心功能減弱,常引發心律失常,常見室上速、房顫等。

  手術創傷大,應預防應急性潰瘍,我們術後常規應用胃粘膜保護藥物3-5天,有效防止了此類併發症。對於術後營養支援,我們體會早期(術後3天)通過十二指腸營養管進行腸內營養,可以減少液體輸入量,減輕心肺負擔。同時避免因長期禁食所致腸道菌群失調。術後應保持胃管和胸腔引流管的通暢,防止胸胃擴張及促使肺復張。

  Kato等報道,食管肺同期手術切除的死亡率、術中失血及術後併發症與單純胸段食管癌切除並無顯著差異。我們認為,只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症,積極進行術前呼吸道、心血管系統的準備,術中避免不必要的損傷,降低術後併發症,食管肺聯合切除對於食管癌外侵肺臟或食管肺雙原發癌有延長生存的意義,是一種可行並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