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頭頸外科 副主任醫師 於文斌

  甲狀腺腫瘤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佔頭頸部腫瘤的首位。臨床上按其組織發生學、細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學特性分為甲狀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現對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做重點梳理。

  甲狀腺癌按組織形態學可分為乳頭狀甲狀腺癌(PTC)、濾泡狀甲狀腺癌(FTC)、未分化甲狀腺癌(ATC)和甲狀腺髓樣癌(MTC)。其中,PTC最常見,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最小。發病率約佔甲狀腺癌的60%~80%。

  流行病學

  甲狀腺癌多發於青壯年,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男、女比約為1.0:2.5至1.0:3.0。甲狀腺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的2.3%。甲狀腺癌在世界範圍內呈上升趨勢,根據2000年腫瘤登記協會報告,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男性1.2/10萬,女性3.0/10萬,並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有報道顯示。全球發病率以每年4%的增幅上升,已躍居女性常見腫瘤第8位。

  病因

  甲狀腺癌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與甲狀腺癌發病有關的病因可分為細胞生長、分化的刺激因素和細胞生長、分化的突變因素,這兩種因素單獨或共同作用於甲狀腺細胞,使其由正常的細胞轉變為腫瘤細胞。生長刺激因素通過TSH導致良性腫瘤,因而往往具有TSH依賴性;突變在生長因素被抑制時,單獨作用難以形成腫瘤,但如兩者同時合併存在,則致腫瘤作用顯著增強。

  危險因素

  超聲等診斷技術的普及和醫務人員對甲狀腺癌診斷水平的提升,使檢出率明顯提高,同時,電離輻射、碘、激素、其他甲狀腺疾病、遺傳等因素都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1、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與甲狀腺癌的發生顯著相關。是迄今為止甲狀腺癌最明確的危險因素之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與輻射劑量線性相關。輻射時間越長,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2、碘攝取異常。碘與甲狀腺癌的關係目前仍存在爭論。缺碘和高碘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生率均明顯高於碘正常地區。缺碘和輻射同時存在更促進甲狀腺癌的發生。

  3、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病變。甲狀腺的自身免疫與甲狀腺癌可能有一定關係。Graves病屬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病變。可能為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之一,有學者發現有Graves病史的甲狀腺結節患者發生甲狀腺癌的風險高於無甲狀腺疾病史的結節患者。

  4、TSH及其受體。有不少資料表明TSH是甲狀腺腫瘤的促發因素,長期TSH分泌過多,促進cAMP的合成,啟用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訊號傳導系統,同時促進表皮生長因子(EGF)介導的細胞增殖。減少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產生,從而刺激甲狀腺細胞生長,使發生腫瘤危險性增加。而臨床上早就發現抑制TSH的藥物能降低甲狀腺癌的複發率,更說明了TSH對該癌發生的促進作用。

  5、遺傳。遺傳方式與基因所在染色體有關。既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可能是隱性遺傳,亦有多基因遺傳。伴隨MTC的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家族性甲狀腺髓樣癌以及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均為遺傳性內分泌腫瘤,基因突變發生在種系水平。可遺傳給後代,有以上家族史的患者易發生MTC或甲狀腺非髓樣癌。

  6、性別與女性激素。甲狀腺癌發病性別差距較大,女性生育期甲狀腺癌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青春期前和絕經後與男性的發病率大致相同,而絕經後發病率呈明顯下降趨勢,提示雌激素對甲狀腺癌的發生有一定作用。

  7、其他。長期的飲食結構不合理,不良生活習慣,工作壓力和不良情緒等因素造成身體的過度酸化。人體的整體機能下降。促使一些正常細胞改變染色體採取主動變異,使腫瘤性狀得以表達。月經不調、首次懷孕年齡早、服避孕藥、子宮切除和卵巢切除都可使發生甲狀腺癌的危險性增高。

  有文獻報道,吸菸和飲酒與甲狀腺癌的發病呈負相關。但吸菸的甲狀腺癌患者預後差於非吸菸者。另外,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也與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作用有關,防晒霜、日用化妝品等均含有不同類別的內分泌干擾物。可影響甲狀腺功能。促進甲狀腺自身免疫異常,導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

  預後

  儘管甲狀腺癌的總體預後較好,但仍有5%~10%患者死於該病。較大的腫瘤、年齡較大、向甲狀腺外生成、氣道食管浸潤、遠處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預後更差,死亡率更高。

  總結

  綜上所述,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快速攀升,其危害不容忽視,導致其發生的危險因素較多,機制較為複雜。在甲狀腺癌的一級預防工作中,一方面仍要積極尋找危險因素,另一方面針對35~50歲女性人群加強腫瘤相關的健康教育。幫助她們進行自檢和體檢。此外。在進行二、三級預防時應當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策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