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突症)的手術治療,雖能夠較完全地摘除突出的椎間盤,擴大狹窄的椎管及神經根管,充分解除神經根的壓迫,短期內療效優良率可達75%~95%,但由於術後發生自身免疫炎性反應、瘢痕形成等併發症,遠期有10%~40%的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嚴重者不得不再次手術,臨床上稱為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徵(failedbacksurgerysyndromeFBSS),其廣義上泛指在椎板切除或腰椎間盤摘除術後,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頑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狹義上僅指多次手術後,臨床症狀沒有任何改善。FBSS的發生,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經濟負擔,還往往導致醫患糾紛,應予以高度重視。
產生原因
FBSS的原因非常複雜,諸如術前併發症的漏診、手術定位或技術失誤、術後繼發性椎間盤突出或繼發性腰椎管狹窄、自身免疫性炎性反應、硬膜外瘢痕形成等。其中術後自身免疫性炎症和硬膜外瘢痕形成,被認為是引起FBSS的常見的重要原因。
新近研究發現,椎間盤組織的Ⅰ、Ⅱ型膠原、糖蛋白和軟骨終板基質具有自身抗原性,腰突症患者存在著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的異常。手術後使椎間盤組織的自身抗原暴露,而引發自身免疫性炎性反應而導致腰腿痛復發,這是術前無法預知的。
另外,椎板切除術後,造成的區域性損傷是通過纖維組織的增生來修復,而不是解剖結構的再生,故纖維瘢痕是椎板切除後的必然產物。其修復過程早期為肉芽組織,晚期為瘢痕組織。人的椎板切除後為瘢痕修復過程。這樣在椎板切除術後,即導致椎板切除部位硬膜及神經根周圍的纖維化,大量的瘢痕使硬膜和神經根周圍的組織、骶棘肌粘連在一起,牽拉、壓迫神經而引起臨床症狀。
再者,約有61.6%的腰突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側隱窩狹窄,並常伴有椎小關節增生、韌帶肥厚和鈣化等。對這種複合型複雜的腰椎疾病,僅憑一次手術很難消除全部病因,即便手術也往往導致顧此失彼。這也是FBSS發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治療對策
長期以來對FBSS多主張手術治療,但近年研究發現,儘管再次手術能鬆解及切除瘢痕、粘連,但術後3~6個月粘連和瘢痕重新產生,最終大多數患者症狀並無明顯改善,一般在術後8~16個月症狀即復發加重,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加腰骶部疼痛。隨著對FBSS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及大量臨床實踐說明,無論採用傳統或非傳統手術治療腰突症,均難以避免FBSS的發生,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炎性反應,是無法通過手術消除的。
近年來,有些學者轉而探討腰突症的改良術式,主要是椎管成形術,並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而更多的學者報告採用非手術方法治療腰突症和FBSS獲得滿意療效。因此,越來越多的醫生,力倡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症,採用保守療法,尋求非手術治療腰突症,除腰突症發生馬尾綜合徵外,只有當保守治療無效時才考慮手術治療,以避免或減少FBSS的發生。針對FBSS兩種最常見的原因,即自身免疫性炎症和瘢痕形成,我們多采用抗炎鎮痛,活血化瘀的中藥內外合治,不僅能抑制或消除炎症,還能改善區域性組織的微迴圈,清除壞死組織,加速組織修復。
同時也能抑制成纖維細胞亢進的膠原合成,使成纖維細胞成熟化,硬化的膠原纖維疏鬆。從而促進組織修復而獲滿意療效,使諸多FBSS患者避免了再次手術的痛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