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體檢中心 主治醫師 鍾婭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1800年前,他寫出了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自唐代以來只至今日,這部書都是學習中醫的必讀書籍,甚至對朝鮮、日本的醫學都起著深遠的影響。

  《傷寒雜病論》中有一首被稱為“傷寒第一方”、“群方之冠”的方劑“桂枝湯”,在它下面詳細介紹了服藥方法、服藥後注意,對我們護理外感風寒發熱有重要指導意義。

  書中是這樣寫的:“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蟄蟄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今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困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症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同,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1、“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這一句說的是如何達到出汗的效果。須臾指不久;啜(chuò )表示飲、吃的意思。也就是說服用桂枝湯後為了促進發汗效果,可以喝熱的稀粥。這就告訴我們外感風寒發熱服藥後發汗效果不好時可以輔助採用喝熱稀粥的方法;反過來說也就是提醒我們,外感風寒發熱服藥時,不宜進食生冷、或涼開水送藥。

  在《朱進忠老中醫用藥經驗真轉》裡記載了這樣一個病例:家兄朱高峰氏,治一患者。突發頭痛身痛,惡寒發熱。查其體溫38.8攝氏度。雲:此風寒感冒也。予阿司匹林、咖啡因。一日三次,一次一包。兩日後,寸效皆無。詢之,雲:因無熱水,概用冷水送服。曰:誤也。此陰寒之證,非溫熱陽藥不效,冷水者陰也,開水者陽也,宜改為藥後服熱開水兩大碗,並蓋被取汗。服後果愈。

  同樣的藥物,在冷水送藥和熱水送藥之間效果大不相同。

  “溫覆令一時許,遍身蟄蟄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這句話短短28個字,但對臨床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告訴我們出汗需要達到什麼程度。

  2、“遍身蟄蟄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這一句說明的是出汗要達到的一個效果:既要全身出汗,包括手足;但只能出微汗,不能大汗淋漓。中醫學認為“汗者精氣也”,“汗雖一物,而系陰陽兩個方面”,汗出太過,會損傷人體的正氣,影響機體自身抗病能力。

  3、“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句話是飲食注意。病後應忌食生冷、肥甘、油膩、煎炸、辛辣、發酵的食物。正確的飲食一是避免損傷人體胃氣,避免加重脾胃負擔;二是避免助溼助熱,產生新的病理改變。總的原則就是:飲食應清淡平和,過涼過熱皆不宜;避免過飢過飽;參照個人飲食習慣,生病期間避免嘗試甚至大量進食以往未吃過的食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