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科 副主任醫師 胡茂榮

  中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標準,這是記者從此間召開的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20週年慶典暨第九屆學術年會上獲悉到的好訊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蔡焯基教授在題為《維護心理健康 構建和諧社會DD心理健康概念與標準》的學術報告中,首次公開介紹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和制定確立的過程。   據瞭解,世界衛生組織於60年前(1948年)確定了全球範圍內的健康定義:“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但一直沒有關於心理健康的定義或標準。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與評價要素也是一個空白。
  最近,中國的心理衛生專家們通過反覆的調查與研究,確立了中國人心理健康6條標準與評價要素:(自我和諧)一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評價要素:自我認識、自我接納;二是,情緒穩定,有安全感。評價要素:情緒穩定、情緒控制、情緒積極、安全感;三是,自我學習,獨立生活。評價要素:生活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人際和諧)四是,人際關係和諧。評價要素:良好人際交往能力、人際滿足、接納他人;(社會和諧)五是,角色功能協調統一。評價要素:角色功能、行為符合年齡、行為符合環境、實現個人滿足;六是,適應環境,應對挫折。評價要素:接觸現實、接受現實、挫折應對。主要可以分3部分:自我和諧,人際和諧,社會和諧。

  蔡焯基是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與評價要素研究與制定的主要專家之一,他告訴記者,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基於二個背景:一是心理健康對人生的幸福以及對構建和諧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日漸明顯;二是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我國心理健康的維護工作,心理健康的意義已經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和社會充分認可。
  專家討論後初擬出14條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一是,智力:智力正常;二是,現實性:適應周圍環境,能面對和接受現實;三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協調;四是,社會道德:行為符合社會規範;五是,社會角色功能:能有效行使社會角色的功能;六是,自我認識:客觀評價和要求自己;七是,自我認識:自尊、自信、自我接納;八是,主觀體驗:有安全感與幸福感;九是,同情心和愛:具有同情心和愛心;十是,情緒健康:心境愉快,情緒穩定;十一是,意志健康:具有獨立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性;十二是,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心理行為與年齡相符;十三是,自我實現: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十四是,人格完整和諧:人格健全,心理活動與行為方式和諧統一。
  據悉,此次研究人員將這14條標準組成的專家意見稿,再徵求全國各個省在精神衛生領域或心理學領域有著長期深入研究的學者們的意見。
  在處理時,採取的原則是:對專家的同意率進行分析,將同意率R95.0%的標準予以保留;將專家意見歸為合併、刪除、修改、其它四類,依據比較集中的專家意見進行統計和進一步修改.經過分析後得到以下10條心理健康標準:智力活動基本正常;適應環境,應對現實;人際關係和諧良好;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情緒穩定有安全感;心理活動和諧一致;社會角色功能良好;具有同情心和愛心 ;具有獨立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性 (意志健康) ;人生態度現實積極。

  最後,專家提出三句話勉勵:在維護心身健康的程序中同行;在追求彩虹般的人生道路上共勉;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征途中奮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