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宋修軍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身性免疫疾病,可導致關節和周圍進行性破壞,關節滑膜炎、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軟骨及骨破壞,關節強直及功能障礙。

  多侵犯小關節,如手、足及腕等,為對稱性、慢性,可有全身表現,血清自身抗體陽性。

  一、病因 :1感染 。2遺傳。3免疫機能紊亂。

  二、臨床表現:疲倦、體重減輕、胃納差、低熱和手指關節疼痛。

  1、關節症狀:晨僵、腫痛。

  2、關節外表現:類風溼結節、血管炎、心臟病、肺病、腎臟損害、眼葡萄膜炎或角膜炎、Felty綜合徵(抗核抗體陽性等)、乾燥綜合徵、消化道損害。

  三、物理及化學檢查

  1、X線檢查:關節骨質疏鬆、侵蝕、腫脹。晚期關節間隙變窄及纖維化。

  2、貧血,淋巴細胞、嗜酸細胞、血小板增多,血沉快。

  3、高粘滯綜合徵。

  4、類風溼因子陽性:滑膜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產生類風溼因子。

  5、滑膜液混濁、粘度下降、胞漿內包涵物。

  四、診斷標準(1987) 有下列4項即可診斷:

  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

  2、3個以上關節炎。

  3、手關節炎(腕、掌指、近指間關節)。

  4、類風溼結節。

  5、類風溼因子陽性。

  6、X片骨質侵蝕或脫鈣。

  五、鑑別診斷

  1、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2、強直性脊柱炎。

  3、痛風。

  4、骨性關節炎。

  5、結節病、澱粉樣變性、Whipple病、屑病性關節炎。

  六、治療原則 緩解關節疼痛、防止關節破壞、保留和改善關節功能。

  1、休息和營養。

  2、理療:區域性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氣療法及石蠟療法、冷敷、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

  3、藥物治療:

  (1)非類固醇抗炎藥:異丁苯丙本酸,水楊酸鹽像阿斯匹林仍為首選。

  (2)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急性炎症有顯著療效。

  (3)青黴胺。

  (4)疏甲丙脯酸。

  (5)雷公藤。

  (6)金製劑。

  (7)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硫唑嘌呤,來氟米特。

  (8)免疫增強劑:胸腺素。

  4、手術治療:關節滑膜清理術、關節融合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