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創的概念
有文字記錄的醫學史上,最初的微創概念可以追溯到偉大的哲學家和醫學家希波克拉底,他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並告訴我們“醫學干預首先必須儘可能地無損傷,否則治療效果可以比疾病的自然病程更壞”。
Wickhann於1983年提出了“微創外科”(MIS)的概念。20世紀隨著麻醉術的發明、無菌術、抗生素的應用和人們對人體生理學的認識,外科學達到新的發展高度,但是人們隨之認識到外科手術是一雙刃劍,在去除病灶的同時,亦必然對身體有負面效應。20世紀後期,基於微電子學、光學、現代科學技術和工藝的發展,微創更加深入人心。
現在微創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內鏡術、腹腔鏡術、鎖孔(key roll)技術、鐳射技術等等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管是採用何種方法,廣義的微創外科的含義應是縮小外科所帶來的區域性和全身的傷害性效應。青島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郭朝斌
2、關於微創的幾個觀點
微創外科是針對傳統手術的一個相對性概念。醫學治療的基本發展趨向是儘可能地微創,以最小的醫源性損傷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對微創外科手術來說,僅僅操作輕柔是不夠的。 必須強調的是,對某一病變,不恰當地用採用小的無醫源性損傷的入路,但是由於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該手術不能認為是微創。
任何大的手術入路雖然能有效地切除病變,但在手術過程中未考慮到將各層組織的損傷減到最小也不能叫微創。
裘法祖認為,凡是能減少組織的手術損傷、有利於機體功能恢復的治療措施都應屬於微創外科。在治癒疾病的同時尚能保留外表完整、美觀的軀體,恢復人體的生理功能,這顯然符合病人的最高利益,也滿足了外科醫生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追求境界。
3、我們達到微創目的的手段
現代影像診斷技術、手術及手術相關技術的發展,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CT、MR和超選擇性血管造影技術等這些先進的診斷方法的發展、普及,顯微外科技術、內窺鏡外科技術的不斷完善,影像導航技術或稱計算機輔助手術的應用等為微創手術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援。
4、微創技術在鼻科的應用
鼻位於人的頭部,解剖結構及與周圍毗鄰關係複雜,並多位於顱面骨內,位置深在,手術進路相對困難,隨著各項醫學相關技術的發展,微創技術在鼻科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鼻內鏡技術應用是鼻科劃時代的變革,也使鼻外科走在微創外科的前列,另外鐳射、微波、射頻的技術也是鼻科微創技術的重要組成。
Kennedy所提“功能性內窺鏡鼻竇外科(FESS)”特指鼻內鏡下所進行的以解除竇口鼻道複合體阻塞為目標的手術操作,這個概念在鼻內鏡外科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逐漸被鼻內鏡微創外科取代。 現代鼻內鏡外科的內涵應該是:在鼻內窺鏡直視下,以儘可能保留鼻腔、鼻竇的結構和功能為前提,以清除病變、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功能為目的鼻外科技術。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①電視監視下的鼻內窺鏡手術;
②清除鼻腔和鼻竇病變;
③正確的粘膜取捨與結構重建;
④術後隨訪和綜合治療。
以上內涵符合微創外科的觀念,值得強調的是使用鼻內鏡做手術並不意味著就是微創手術。微創理念應該貫穿於鼻內鏡操作的每一個程式包括檢查、麻醉、手術、填塞、取填塞物、換藥、沖洗等;除了影響鼻腔、鼻竇通氣引流的病變應徹底清除外,炎性病變儘可能保留,通過綜合治療促進其恢復;病變的去除和鼻竇的開放盡量採用銳性器械如竇刀、粘膜鉗和切割鑽,避免撕扯,以免誤傷正常粘膜,竇口的開放要適度,並非越大越好。
另外,鼻內鏡手術的微創觀念並不意味著不能增加輔助切口或輔助入路,在一些鼻腔鼻竇的複雜病變,如鼻腔鼻竇腫瘤等增加鼻外切口及其他輔助入路已保證完整切除病變也是符合微創觀念的。一些新的裝置或手段如電動吸切器、鐳射、微波、射頻的應用也是鼻內鏡微創技術的重要組成,應加以廣泛應用。
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病人,自述在當地醫院做了鼻內鏡微創手術,但是術後出現鼻腔乾燥、通氣過度、頭痛、仍然流膿涕等,檢查發現可以說“一塌糊塗”,中鼻甲缺失、中鼻道廣泛瘢痕、上頜竇開口過大。
這說明雖然是鼻內鏡手術,但是,術中不注意鼻腔重要結構及粘膜的保護,從而損害了鼻腔生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因此,選擇鼻內鏡手術要慎重,第一術前要行充分的圍手術期治療;第二要選擇正規醫院經過鼻內鏡手術培訓的醫生做;第三要堅持隨訪、複診、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