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徐軍

  1、什麼是鎖骨下動脈?什麼是鎖骨下動脈狹窄?

  心臟發出主動脈後,主動脈分出兩個重要分支分別供應雙上肢血運,稱為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在通向雙上肢的路徑上,又分別發出分支血管向上進入腦部供應小腦,這兩個分支被稱為椎動脈。

  動脈硬化或動脈炎症造成鎖骨下動脈管腔變細,影響遠端血流被稱為鎖骨下動脈狹窄,一般最容易發生在雙側鎖骨下動脈的起始部位,往往都在分出椎動脈之前。發生狹窄後如不及時治療,狹窄程度會逐漸加重,甚至發展至血管完全閉死,一旦鎖骨下動脈出現嚴重狹窄超過70%,雙上肢以及小腦部位的血流就會明顯減少,出現缺血癥狀。

  2、為什麼會出現“竊血”?

  鎖骨下動脈開口部位狹窄或閉塞後,上肢和小腦的血流就會減少,當上肢運動量增加時,無法通過鎖骨下動脈起始部位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就會通過鎖骨下動脈的分支椎動脈向小腦“竊取血液”,椎動脈的血流不僅不流向小腦,甚至調轉方向,改為從小腦部位“竊血”,小腦不僅得不到血供,有限的血流還被胳膊這個“鄰居”偷走了,導致小腦嚴重缺血,這種現象被稱為“鎖骨下動脈竊血”。

  3、鎖骨下動脈狹窄會出現什麼症狀?

  鎖骨下動脈狹窄的臨床症狀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為上肢供血不足引發的上肢缺血癥狀,表現為上肢無力、發涼、麻木,特別在上肢活動量增加後明顯,出現上肢活動後易疲勞,患者在摸脈搏時會偶然發現兩側脈搏不對稱,患側脈搏弱,對側脈搏強,量血壓會發現雙側上肢血壓不對稱,患側血壓低於對側,收縮壓可能會比對側低20mmHg甚至更多;

  另一類是椎動脈供血不足引發的小腦缺血癥狀,主要表現是眩暈,看東西有重影、複視,手的活動不協調,走路不平穩,有一腳高一腳低的感覺,有時候還會突然暈倒,有些患者病變嚴重,上肢活動量增加後還通過椎動脈“竊血”,導致小腦缺血的症狀更重,上述症狀可能會更明顯,長此以往,可能會對腦組織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少數患者甚至會突然出現小腦梗塞。

  4、什麼時候需要手術治療呢?

  鎖骨下動脈狹窄嚴重,超過70%,或者通過檢查發現存在“鎖骨下動脈竊血”,臨床上肢缺血癥狀和小腦缺血癥狀明顯,就需要積極手術治療。治療宜早不宜遲,早期治療,狹窄病變通過微創介入技術,在狹窄部位置入支架擴張病變,就可以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如果病變發展至晚期,狹窄程度嚴重,甚至閉塞,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生仍然可以嘗試採取微創介入治療,但如病變很硬,導絲無法通過,就只能為患者施行鎖骨下動脈搭橋手術了。

  5、手術危險嗎,術後還需要注意什麼?

  早期病變通過微創介入技術,只需要在大腿根部或上肢穿刺,置入導絲,通過導絲放置支架就可以治療病變,手術創傷很小,術後1-2日就可以康復出院。如果病變嚴重,已發展至閉塞,仍然可以首先嚐試支架治療,經過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生反覆嘗試,導絲仍不能通過病變時,就必須採取開刀手術,通過頸、鎖骨下動脈搭橋或者雙側鎖骨下動脈搭橋,開通鎖骨下動脈閉塞,術後需要1周左右拆線。

  無論是微創手術,還是開刀手術,都是業已成熟的治療方式,在有經驗的血管外科中心均可完成,手術風險往往來自患者的全身情況,患者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因素會造成圍手術期心、腦、肺等器官的潛在風險,需要密切觀察。無論是微創手術,還是開刀手術,術後都需要定期複查,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有些患者還需要服用抗凝藥物,另外,戒菸,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是維持支架或人工血管通暢的重要措施。

  6、鎖骨下動脈狹窄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嗎?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消除斑塊,開啟血管狹窄,恢復血流通暢。但是,通過一些措施可以控制動脈硬化,延緩鎖骨下動脈狹窄的病情進展。患者往往需要好好調整生活方式,注意控制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比如增加運動,戒菸,少飲酒,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少吃高脂類食物,如豬肉、牛肉,適當吃些家禽類和魚類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多吃健康食品。已經有動脈硬化和鎖骨下動脈輕度狹窄的,需要及時看血管外科醫生,遵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其它相關藥物,定期檢查,預防狹窄的進一步發展。

  ‍‍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