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朱桂芝

  原稱“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過敏素質有關的特發性面板炎症性疾病,表現與溼疹類似,常伴哮喘、過敏性鼻炎。

  在不同年齡階段其表現不同,分為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成人期。

  嬰兒期

  約60%患者於1歲以內發病,2個月以後多見。

  初發皮損為頰面部的瘙癢性紅斑,繼而出現針頭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密整合片,皮損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後形成糜爛、滲出和結痂等;皮損可迅速擴充套件至頭皮、額、頸、腕、四肢屈側等。

  病情時輕時重,某些食品或環境等因素可加重病情,有時繼發感染。

  一般在2歲以內逐漸好轉、痊癒,部分病情遷延並發展至兒童期。

  兒童期

  多在嬰兒期緩解1~2年後發生並逐漸加重,少數自嬰兒期延續發生。

  皮損累及四肢屈側或伸側,常限於肘窩、蟈窩(四彎症)等處,其次為眼瞼顏面部。

  全身面板乾燥,皮損為暗紅色,滲出較嬰兒期為輕,常伴抓痕等繼發皮損,久之形成苔蘚樣變。

  此期瘙癢仍很劇烈,形成“瘙癢―搔抓―瘙癢”的惡性迴圈。

  青年成人期

  可以從兒童期發展而來或直接發生。

  好發於肘窩、蟈窩、四肢、軀幹。

  皮損常表現為侷限性苔蘚樣變,有時可呈急性、亞急性溼疹樣改變,部分患者皮損表現泛發性乾燥丘疹。

  瘙癢劇烈,搔抓後出現血痂、鱗屑及色素沉著等繼發皮損 。

  診斷

  病史:個人、家族遺傳過敏史;

  臨床特點:分三期特殊的皮損發生和發展規律;

  血清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

  治療

  家長仔細觀察和發現可能誘發加重的因素,並儘量避免。

  適當減少洗澡及使用肥皂,以免過多去除皮脂膜,加重面板乾燥;同時外用保溼劑。

  外用藥物治療:原則與溼疹相同。糖皮質激素是控制病情、緩解症狀的主要藥物,應根據年齡和皮損狀況適當選用,長期使用不良反應!近年來外用免疫調節劑(如他克莫司)療效好,合併感染時加用百多邦等抗生素膏。

  內用藥物治療:抗組胺藥可緩解瘙癢,減少搔抓;繼發細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