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表示,自從當了媽,觀察寶寶大便就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每次寶寶拉完便便,媽媽都恨不得拿個放大鏡,要仔細研究一番。一旦寶寶便便的形態有變化,媽媽立馬焦慮起來。
當媽的真不容易,寶寶是吃也愁,拉也愁。關於寶寶拉便便的問題可以排在諮詢量的第一位。看來,有必要專門就這個方面集中科普一次,不同形態的便便對應寶寶何種健康問題,媽媽如何一招辨別,快速解讀?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解。
一、寶寶拉綠色的便便是怎麼回事?
綠色大便是由於寶寶胃腸道功能發育不成熟,膽汁中的膽紅素在腸道雙氣桿菌等作用下氧化變為膽綠素,從而使便便呈綠色。還有的時候已經排出的便便遇到空氣中的氧,膽紅素也會氧化成膽綠素,使便便呈現綠色。
當寶寶出現腹部受涼、沒有吃飽等情況下,引起寶寶腸道蠕動過快,結腸中膽綠素來不及還原成膽紅素,繼而使大便呈現為綠色。寶寶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
其實,多數情況的綠色大便屬於正常便便,家長可不用擔心。只要寶寶進食正常、睡眠質量好、精神狀態不錯,就不用太在意。平時給寶寶多喝熱水,注意寶寶腹部保暖,保證寶寶吃飽就可以了(3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奶量為500ml~750ml,4~6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800ml~1000ml)。
二、寶寶一天拉幾次便便才正常?
無論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如果寶寶的大便性狀正常、精神活潑、食慾以及體重增長均良好的情況下,每個寶寶的排便次數是不一樣的。
母乳餵養,消化得更充分,剩下的殘渣少,就容易攢肚,可以幾天甚至十幾天不大便;
奶粉餵養,大便可能會有奶瓣,臭味更大一些,一天1-3次;
混合餵養,需要看每天母乳和奶粉的比例,混合餵養的便便一般有酸臭味。不同時期排便次數也不同,1個月以前,大多數寶寶一天要排好幾次大便,有的甚至每次吃完奶都要排一次;有的寶寶在放屁、用力動一下時也能掙出一些便便來。2-3個月後很多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明顯減少,但是不一定會減少到每天一次。
如果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變稀,多為水樣,可能是腹瀉;如果大便乾硬,排便困難,幾天才排便,可能是便祕。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祕,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切忌自行用藥。
三、寶寶拉便便時大哭,拉出的便便很硬是怎麼回事?”
寶寶好幾天才拉便便,且便便比較乾硬,排便時很費勁,甚至把臉憋紅,出現這些情況就基本可以判斷寶寶便祕了。
寶寶一旦便祕,媽媽要反省一下,給寶寶及時補充水分了嗎?寶寶的運動量夠不夠?給寶寶新增的輔食中膳食纖維豐富嗎?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媽媽在給寶寶加工綠葉菜時,不宜太過精細,只需在開水中焯燙後剁碎給寶寶吃即可。
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按摩,能夠促進寶寶腸蠕動,幫助排便。
有不少家長分不清“便祕”和“攢肚”,其實很簡單:
跟便祕相比,攢肚就顯得“溫柔”多了。多見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尤其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因為寶寶對母乳的充分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這些食物殘渣,總要積累一些“小夥伴”之後,一起出去,這樣等下去可能就需要幾天。如果寶寶未排出大便前,身高體重勻速增長、精神狀態、食慾、睡覺均可;排大便後,大便性狀軟,這樣就可以斷定寶寶就是攢肚而不是便祕。
四、什麼樣的便便是正常的,家長無需擔心?
1、奶瓣便便
奶瓣便便其實就是因為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或者攝入過多,導致蛋白質中的酪蛋白無法消化吸收。隨著寶寶的長大,奶瓣便便會逐漸消失。餵養的時候,也應合理餵養,避免出現餵養過度的現象。
2、泡沫便便
跟受涼沒有關係,其實就是糖類物質的代謝問題。媽媽攝入過多澱粉、糖類過多,調整飲食即可,已經新增輔食的寶寶也要注意這些物質的攝入量。
五、寶寶的哪些便便提示媽媽該去醫院了?
1、血便
多呈紅色、暗紅色、褐色或者黑色。如果寶寶服用大量鐵劑,會形成深褐色或者黑色大便,這樣的大便可不用擔心;哭鬧、腹痛、超過兩天的粘液便或帶有血絲,這個時候要考慮感染性腹瀉;陣發性哭鬧伴果醬樣大便,可能是腸套疊;如果呈柏油樣黑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如果大便伴有鮮紅色血液,血液多來源於直腸或肛門。上述幾種大便,除了服用鐵劑造成的原因外,其餘可能性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蛋花狀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水分增多,呈蛋花狀,大便次數增多,媽媽務必警惕,很可能是病毒感染,要儘快帶寶寶就醫;
3、灰白色便便
如果寶寶出生後拉的便便一直是灰白色或者呈白陶土色,可能是先天膽道梗阻所致,最好能及時到醫院就診。
4、豆腐渣樣便便
呈黃綠色稀便,有時呈豆腐渣樣,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多伴有鵝口瘡。這種便便最好也能及時到醫院就診。
寶寶的很多便便問題,最終都要歸結於寶寶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在嬰幼兒時期,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攝取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就會出現各種消化問題,繼而引發寶寶的各種便便問題。
尤其對於奶粉餵養的寶寶來說,如果奶粉選擇不恰當,極易引起寶寶消化不良。因為寶寶的腸胃很脆弱,負擔過重就容易代謝不完全;所以如果寶寶食用的配方奶粉,在加工過程中因反覆加熱而導致蛋白質與乳糖結合形成大分子糖化蛋白(美拉德反應)增多,寶寶柔嫩的腸胃難以消化吸收,就會造成寶寶“便祕”。
媽媽如果想讓寶寶食慾更好,排便更順暢,抵抗力更強,一方面要讓寶寶多攝取水分和富含纖維素的蔬果,以刺激寶寶腸胃蠕動及軟化便便。最關鍵的是,媽媽要為寶寶找到一款適合他的好消化易吸收的“口糧”,才是解決寶寶消化吸收問題的首要方法。
關於寶寶的口糧,相信媽媽們肯定聽過不少推薦,也看過不少廣告,但“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都說自己的產品好消化易吸收,媽媽也看不透誰的說法是真是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近期,一個 “便識好奶粉,看透才是王道”的視覺化實驗視訊火了起來。透過實驗,媽媽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奶液在寶寶體內消化吸收過程,含有更多天然營養小分子的奶粉,在胃內擴散更快,表明更好消化;小分子蛋白穿透模擬小腸壁更多,表明更好吸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