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康復科 主治醫師 王利江

  祖國醫學對精神發育遲滯的認識
  (一)關於病名
  中國古代文獻中沒有“精神發育遲滯”、“智力低下”的名稱,但就其臨床所表現的智慧低下、發育遲緩、肢體軟弱、言語障礙、流涎、少言寡語、囟門遲閉等症狀,屬於祖國醫學的“五遲”、“五軟”、“痴呆”、“解顱”等病範疇。歷代醫家在認識及治療本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病因病機
  1、先天稟賦不足:腎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若父精不足,母血氣弱,則胎兒先天有虧;或父或母有它疾遺於胎兒,致小兒先天心肝腎不足。心主神志,肝主謀略,腎主志且藏精,精生髓,髓上充於腦,人的生長髮育,包括腦的發育均需腎所藏之精氣,若先天肝腎不足,則髓海不充,腦無所養而智力低下,此類弱智兒童多是與生俱來的[4]。
  2、後天因素:腎所藏後天之精來源於五臟六腑,若出生後體弱多病,或哺養失調,營養不良或驚恐跌撲損傷於腦,或生時難產等,均能導致小兒後天不足,即腎藏後天之精不足,無以生髓養腦而發痴。另外,後天因素還多與分娩時產傷及生後感受邪毒有關。
  (三)關於治療
  《醫宗金鑑·幼科心法》雲:“小兒五遲之症,多因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皆腎氣不足之故”。故臨床多從虧虛論治而投填補。腦為元神之府,清靈所寄。不容他物,若瘀血阻於腦府,誠如王清任所說的“腦氣與髒氣不接,氣血無法上注於腦,腦失所養,精髓枯萎”。故從瘀論治,以通竅髓使血氣暢達而致和平,復腦府之清靈,實為治療本病的關鍵。

  為本病多屬虛證,但也有少數是虛中夾實或實證。本病治療以補虛益智為基本治則。腦居髓內,乃髓之海,為精明之府,賴心氣、肝陰所充養,故常用醒神開竅,養心益智等法。賀普仁教授提出“補”、“通”、“調”來也就是補先天以固本,調周身之陽氣,通其混沌之清竅。
  總之,中醫把智慧活動分屬於五臟六腑,但與腦、腎、心、脾、肝關係密切,認為先天腎精不足,腦海空虛,後天失養,心脾氣血不足時導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歷代醫家多采用健腦補腎,補益心脾,活血化瘀醒腦,祛瘀開竅等方法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