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宋健

  我國的胃癌患病率比西方高,遇有消化不良伴報警症狀時,應作進一步檢查。要重視腫瘤家族史,年齡以40歲以上作為參考,但應密切結合臨床。對有明顯情緒因素或心理障礙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有關檢查,這對明確診斷和解釋病情更為有利。

  如患者無上述情況且一般情況良好,或以往已接受過有關檢查,最近症狀又復發,或暫不能接受有關檢查時,可採用經驗治療。經驗治療應結合消化不良的症狀特點及症狀和進餐的關係,推測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礎。

  健康人的消化間期胃十二指腸運動表現為特徵性的移行性複合運動(MMC),其中MMC Ⅲ期旗常,但餐後胃內食物分佈異常。餐後胃底鬆弛損害或對擴張的感覺異常可能與早飽有關。約50%FD患者的胃、十二指腸對機械性刺激高敏,這可以解釋FD患者進食量雖少,但很容易出現上腹飽脹症狀。此外,十二指腸動力紊亂引起的十二指腸酸清除降低與噁心有關。FD患者在空腹時出現症狀的基礎可能是其MMC 活動異常,包括MMC III期出現次數減少、MMC II期動力減弱及十二指腸胃反流等,這些可以解釋有些患者空腹時就有症狀,餐後不減輕甚至加重。患者常不敢多進食,以免加重症狀。

  注重進餐和消化不良症狀的關係有助於判析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礎,即是酸相關性疾病還是動力相關性消化不良。食物能緩衝胃酸,使胃pH值上升,因而能減輕胃酸刺激引起的症狀。如患者空腹時上腹不適、疼痛或發脹,進餐後減輕,很可能是酸相關性疾病。如患者在進餐後出現上腹部不適、疼痛、早飽和上腹脹等症狀,而空腹時無症狀,或空腹時也有症狀,餐後加重時,應注意有無過多或不當進食,以致出現胃消化負荷加重或出現不符合胃消化生理的情況。如無食物因素,上述症狀可視為胃動力障礙相關性消化不良。其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疾病或FD。對以上情況,建議選擇抗酸劑或抑酸劑治療酸相關性疾病,選用促動力劑治療胃動力障礙相關性消化不良。服藥時間為2周,如症狀減輕或消失,則進一步支援以上判斷;如無效,則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參考國際消化不良的診治流程,結合我國常見胃病以及診治消化不良的特點,並總括以上依據,在歷經2年多的討論和徵求意見後,現提出我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流程(見附圖)。診治流程中2次提出問題(菱形標誌)以選擇進一步處理方案(箭頭標誌),即需進一步檢查或根據症狀和進餐的關係選擇經驗治療。對經驗治療有效的病例,可判斷其為酸相關性疾病或動力障礙相關性消化不良(長方框標誌)。對經驗治療無效的病例,應作進一步檢查,包括生化檢查、B超和胃鏡檢查等,根據檢查結果作相應處理。如有關檢查顯示陰性結果或不能解釋其症狀的陽性結果,必要時還應作進一步檢查,包括胃電圖、胃排空檢查等,以瞭解胃動力功能,採用內臟感知檢查瞭解感知有無異常,必要時可進行心理測試等。目前我國內鏡檢查的開展已相當普遍,且費用相對較低,結合我國患者的就醫系統,提出內鏡檢查是診斷消化不良的主要手段。由於消化不良患病率較高,難以對所有患者都安排內鏡檢查,因而經驗治療仍很有必要。 附圖 我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流程。

  有關FD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FD患者常無胃酸分泌異常,但胃對物理或化學刺激的敏感性可能增強,有胃、幽門及十二指腸動力異常,H.pylori感染在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有待明確,精神應激在FD發病中可能有作用,FD與慢性胃炎之間的關係仍有待探討。進食過快及食物本身的刺激可加重消化不良。因而,對F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仍需深入研究。我國在行內鏡檢查時普遍常規作H.pylori檢查,對H.pylori陽性的患者是否行根除治療取決於其基礎病變。由於FD和H.pylori的關係尚有爭議,因而,對H.pylori陽性的FD或慢性非活動性胃炎患者是否應行H.pylori根除治療尚未達成共識,尚需要有循證醫學的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