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專科 主任醫師 胡世雲

  因於食源的不充足,中國古代平民只有早晚兩餐(朝食和朧),漢代的貴族階層開始在午間用餐,稱為“餉食”。據載唐末五代時期敦煌亦出現在兩餐之間加小食的習慣。到了明代,江南富裕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為足。傳統佛教有過午不食的戒律,即“日中一食”,一天只有午間一頓。世界各國情形大致類似。直到近代,食物產量提高,一日三餐才得以普及。

  中醫眼裡的午餐

  俗語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個說法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就午餐而言,上午的工作業已消耗巨大的能量,下午尚需要繼續勞作,故午飯承上啟下,須攝取足夠的食物才能應付。比如二戰時德國士兵的伙食就是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7%。

  中醫認為,午餐的進食時間宜在午時(11點-13點),以12點-13點最佳,因為未時(13點-15點)是手太陽小腸經流注的時辰。食物經過胃的腐熟後,接受小腸的“受盛化物、泌別清濁”,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食物殘渣和部分水液傳送到大腸。

  在食物的選擇方面,考慮到現代都市的節奏,午間用餐時間一般偏短,而胃“喜潤而惡燥”,屬足陽明經,建議選用溫和柔潤的食材,避免脾胃負擔太大,也有利於腸道的吸收。比如肥甘厚膩食品(含糖或脂肪過高)容易生溼,不建議;油炸煎炸食品容易傷陰,不建議;冰凍飲料之類容易傷陽,不建議;豆類食品難以消化,不宜過量;水果也不宜攝入太多,總能量不足。

  對於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力衰竭患者,飯後小憩是正確的方法;對於便祕人群,飯後順時針按摩腹部,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對於糖尿病患者,飯後散步有利於餐後血糖的降低。

  中國午餐吃什麼

  中國各地均有特色美食,都市生活甚至非常依賴外賣快餐,但也不乏精品。《舌尖上的中國》看到老夏夫婦就地取材,現捕海鮮水煮作為午餐,卻是令大家食指大動。“因地制宜”是中國午餐的特點,符合中醫“三因學說”的飲食養生原則,不同的地域產生不同的美食,也更適宜當地的人民百姓。

  1、臺灣蚵仔煎

  蚵仔煎發源於閩南一代,起初是沿海地區作為替代糧食,主要的原料是牡蠣,精髓在於新鮮。牡蠣稱為“海里的牛奶”,具有滋補肝腎、寧心安神、軟堅散結的作用。在潮汕地區,亦稱為“蠔仔烙”。

  蚵仔煎採用鮮蚵、雞蛋、太白粉、地瓜粉、青菜、香蔥及甜不辣醬作為原料製作而成。味道甜中帶鹹、鹹中帶辣,回味無窮,具有一定的強肝解毒、美容養顏的作用。牡蠣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又含有豐富的碘質,且肉質柔軟,易於消化。亦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可用於治療頭暈、盜汗、遺精、崩漏、瘰癧等病症。

  2、山西打滷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麵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本品製作精髓在於和麵、搭卷和火候,工藝講究,成形美觀,口感和勁道幾乎完美結合。

  莜麵栲栳栳採用莜麵、白麵少許、肥瘦羊肉、花椒、幹辣椒、蔥、姜、胡椒粉、香菜、桂皮等精製而成。莜麵的營養價值很高,含鈣、磷、鐵、核黃素。不僅耐飢抗寒,且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常食可提高降低膽固醇,對血糖控制也有一定幫助。

  3、貴州清明粑

  清明粑製作歷史已經有100餘年,是居住在古稱“五溪地區”的各族人民過春社節與清明節時食用的兩種節日食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

  清明粑採用糯米粉、大米粉、清明菜、碗耳糖或磚糖、芝麻、蘇麻、核桃、花生等製作而成。清明菜又稱鼠麴草、佛耳草,是常用中藥材之一,味甘、性平、無毒,入肺經,具有祛風除溼、調中益氣、止咳化痰的功效,還具有抗菌消炎、降壓止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溼性疼痛等,均具有一定療效。

  4、河南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是一道具有豫西地方特色的佳餚,歷來被列為洛陽水席的首菜,成品洛陽燕菜可見一朵潔白如玉、色澤奪目的牡丹花,浮於湯麵之上,菜香花鮮,令人拍手叫絕。其風味獨特,湯鮮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適口。

  牡丹燕菜採用白蘿蔔、海蔘、魷魚、雞肉、綠豆麵等製作而成。白蘿蔔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亞硝胺,從而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對於食慾減退、咳嗽痰多等有食療作用。海蔘含有硫痠軟骨素,有助於人體生長髮育,能夠延緩肌肉衰老,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鹹,可滋陰補腎、壯陽益精、養心潤燥、補血。

  這個夏天吃什麼

  夏日炎炎,不但傷津動氣,還容易外感暑熱。午間屬於手少陰心經值班,更可出現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欲飲的表現。按照中醫“四氣五味”的理論,可以選擇偏涼性、偏甘酸苦味的食物,有利於祛散暑溼和暑熱,生津止渴,保留體液。但需避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夏季午餐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脾胃喜溫熱,避免寒涼傷胃,尤其是陽虛體質人群,更需要春夏養陽;

  2、過於酸甜的食物可誘發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胃痛發作;

  3、過於辛辣的食物可耗傷胃部陰液,誘發胃火旺盛;

  4、細嚼慢嚥是最好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的人群;

  5、不同的體質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食物,但均衡飲食是前提。

  1、廣東椰子雞湯

  原料:新鮮椰子肉半個,雞一隻,鹽,姜。

  做法:先用筷子在椰子的氣口那裡搓個洞,把椰子水倒出;再用刀背輕輕的敲椰子的外殼,把裡面的椰肉震鬆,把椰子砸開,取出椰肉,把椰肉切成小塊;雞肉切塊;水煮開後,把椰子水倒入,加入薑絲;椰肉、雞塊都放進去用武火煮,等湯水開了之後,再改用文火慢燉3到4小時,最後放鹽調味。

  椰子汁具有解渴去暑,生津利尿之功效,可用於治療中暑或發高燒等熱病。與雞肉一起燉用,共成益氣生津,清熱補虛作用。適用於各種年齡,疲倦無力,煩熱口渴。

  2、牛奶燉木瓜

  原料:木瓜1個、牛奶適量、冰糖20克。

  做法:將木瓜去皮、從中對剖,挖去籽和饢;將木瓜切成小丁;取一大碗,將牛奶、木瓜、冰糖倒入碗中混合,包上保鮮膜,入鍋中蒸15-20分鐘即可。

  木瓜性溫味酸,中醫入藥川木瓜,具有平肝和胃、舒筋活絡等功效。且其中的木瓜蛋白酶、皁苷等能促進膽汁排洩,對膽囊炎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牛奶燉木瓜不但蛋白質豐富,且具有一定的催奶作用。

  3、荷香蓮子陳皮綠豆沙

  原料:綠豆、蓮子、幹荷葉、陳皮、冰糖。

  做法:綠豆洗淨,加入4倍的水,倒入鍋中,煮制10分鐘,舀出約一半的綠豆水單獨飲用;再煮至綠豆破皮,將綠豆皮撈出;蓮子洗淨後加入鍋中煮約20分鐘;將陳皮單獨裝入調料盒,放入鍋中一起煮10分鐘;然後加入冰糖再煮10分至融化;將幹荷葉撒在綠豆湯的表面,不要攪拌,加上蓋子煮5分鐘,關火後再燜約10分鐘後撈出荷葉;將煮好的綠豆湯倒入攪拌機容器內,將之前單獨撈出的綠豆皮一起倒入;用攪拌機將所有食材攪打成沙即可。

  本品中的綠豆性寒味甘,藥食兩用,具有消暑清熱、利尿解毒的功效;荷葉味苦辛微澀,性寒涼,具有消暑利溼、健脾昇陽的功效,加陳皮緩和其寒涼之性;蓮子性平味甘,具有清心降火、健脾止瀉的功效。故荷香蓮子陳皮綠豆沙實為解暑常服之佳品,亦不傷脾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