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麻醉科 主治醫師 陳榮鑫

  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邊血管疾病,也是一種多發病,血流滯緩、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損傷是該病形成的三大病因,但是單一因素往往不能獨立致病,常常是兩個或者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對於無廣泛轉移,患者體質尚可,無嚴重併發症的情況下,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但當骨或主要血管和神經受累時,則需要截肢。中醫治療下肢靜脈血栓晚期能起到全面控制病症,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改善體質的作用,並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緩解和治療嚴重症狀。
  目前,對於下肢靜脈血栓的治療技術已相對成熟,常用治療方法包括:
  一、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治療
  1、一般性治療:臥床休息,抬高患肢超過心臟水平,區域性熱敷,必要時可穿彈力襪或用彈性繃帶包紮。避免久立或久坐。
  2、藥物治療:止痛藥有:保泰鬆、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羅昔康(炎痛喜康)、阿司匹林等,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治療。急性期淺靜脈血栓範圍較廣時建議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療,避免血栓蔓延至深靜脈系統導致肺栓塞。
  二、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高於心臟水平,約離床面20~30cm,膝關節微屈曲位。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起床後應穿長統彈力襪,穿著時間為6周~3個月。

  2、抗凝治療
  (1)肝素:靜脈注射肝素使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達到正常的1.5-2倍,維持治療5—7日。但靜脈注射肝素的劑量較難控制,掌握不慎就可能引起出血,因此較安全的方法可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2)華法林:肝素治療5天后口服華法林,直到凝血INR指數(凝血激酶時間,PT)達正常水平的2-2.5倍。其後,給予維持量持續3~4月。
  3、溶栓療法常用藥物有尿激酶、鏈激酶和纖維蛋白溶酶。由於較易引起出血,其長期療效並不勝於抗凝療法,因此一般只在合併肺栓塞時使用。
  對於不能使用抗凝治療的患者,又發生肺栓塞危險較低的情況,可試著用抬高肢體和區域性熱敷的方法。
  4、介入治療:分永久性和臨時性腔靜脈濾器植入術。
  溫馨提示:採用中醫治療還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自身的能力,促進保護患者正常機體功能,是患者最易於接受,且安全的治療方法。因此不論是單獨保守治療,還是聯合西醫治療方法進行綜合治療,中醫治療方法都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