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 程中榮

  糖尿病所導致的全身大血管病變中,最容易受到損害的是冠狀動脈、腦動脈和下肢動脈。這些動脈病變的結果最終導致心絞疼、心肌梗死、腦供血不足、腦血栓、腦出血、下肢怕冷發涼、間歇性跛行和下肢壞疽等。前幾講我談了心腦血管併發症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今天重點介紹一下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特點和診斷治療。雖然在非糖尿病人群中這些血管病變也會發生,但與之比起來,糖尿病人群中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要高好幾倍,但下肢壞疽導致截肢的發生率要高15至20倍。

  在糖尿病人下肢血管病變的早期,一般只是血管部分阻塞,血流通過困難而變得緩慢,致使肌肉等組織缺血缺氧,出現代謝障礙。在早期患者往往感到下肢發涼並且怕冷。隨著進展,步行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下肢疼痛,休息或按摩片刻後症狀可緩解,這稱作間歇性跛行。當血管阻塞程度增大時,缺血缺氧現象會加重,即使休息時也有肢體疼痛,多在夜間睡眠時加重,將下肢下垂可使疼痛減輕。當血栓把血流完全阻斷時,就發生了缺血性壞疽。

  當出現下肢缺血性疾患時,病人會有感覺異常,雙側或一側肢體麻木,有冷感,走路小腿或腳部疼痛。用肉眼就可發現下肢的顏色異常,如面板灰暗或區域性紫紺或蒼白、靜脈瘀血,由於肌肉萎縮出現肢體變細,可有水腫,缺血性潰瘍,並可進一步出現組織的壞死。還有指甲和體毛的異常改變。用手觸控可感到患肢面板溫度降低。

  除上述症狀和體徵外,還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檢查來確認肢體血管的閉塞性病變。如測定肢體表面的溫度,觸控足背和脛後動脈的搏動是否減弱或消失,肢體上舉或下垂後觀察面板顏色改變等。還可通過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等特殊檢查進一步確診。特別是後者,用它可以掃描整個下肢血管,發現什麼部位出現了狹窄、堵塞以及狹窄堵塞的程度。

  即使患了下肢血管硬化閉塞性疾病,也不必過於緊張,甚至喪失治病的信心,只要高度重視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病情還是可以控制的。為了減緩阻止這種致殘性的血管損傷,首先要嚴格控制血糖,糾正脂代謝紊亂,降低高血壓,減輕炎性反應,改變血液的流變性和高凝狀態,同時還要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早期的下肢血管受損的症狀時,如下肢怕冷、間歇性跛行,夜間疼痛,腿麻木發涼等,就要高度注意並積極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和血栓的形成。臨床上有很多新的藥物可以應用,為治療糖尿病外周血管併發症開闢了新途徑。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運用上述綜合治療可明顯改善因血管閉塞性病變而出現的下肢缺血癥狀如疼痛,麻木和冷感,有的可完全治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