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功能神經科 主任醫師 吳景文

  據統計,中國現有精神類疾病患者超過1億人,其中重症患者約1600萬人。在他人眼中,精神疾病患者行為怪異、瘋癲無常,甚至有自殘、自殺行為,眾人唯恐避之不及。殊不知,他們常年遭受疾病困擾,迫切需要治療,更需要社會的關愛。
  在門診裡,記者看到幾個來術後隨訪的患者,他們曾是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術前病情十分嚴重,經常胡言亂語、妄想、衝動攻擊,藥物療效差。接受了微創神經調控手術以後,其智力、語言、邏輯、計算能力已與正常人無異。
  神經調控:“多靶點”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
  目前,精神疾病的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心理輔導、電刺激等。大約30%的患者,對上述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對難治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外科手術或許是最佳選擇。精神外科是現代醫學中最複雜的學科之一,為探索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該學科走過了漫長的歷程。最終,基於情感環路和遞質分泌學說,多靶點神經調控技術逐漸成為精神外科的主流手術方式。
  所謂“多靶點”神經調控,主要源於“3+X”理論。“3”,代表3個經典的精神外科手術靶點,即扣帶回、內囊前肢、杏仁核,將其選擇性阻斷後,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狀;“X”則代表患者的核心症狀。通常,醫生對患者的病情全面評估後,為其“量身定製”不同組合的“3+X”多靶點手術治療方案,以獲得最佳療效。

  多靶點神經調控手術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是阻斷中腦邊緣系統的多巴胺環路,消除患者的暴力攻擊行為,這種療效是持久的、穩定的;二是提高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使術後用藥量大大減少,降低了藥物不良反應;同時,也可能使術前不起效的藥物在術後變得有效。特別是,對於術前自知力缺失的患者而言,手術治療可使其恢復自知力,能自覺配合治療。
  腦立體定向技術:讓神經調控手術更精準、微創
  儘管多靶點神經調控手術在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大腦內部結構那麼複雜,若手術不精準,會有很大風險,人們對這類手術充滿擔心和疑慮。近年來,為了實現神經核團的精準定位,先進的“腦立體定向技術”應運而生。目前,該技術已更新發展至第五代。其根據患者各種精神症狀確定射頻消融神經核團(即靶點),再通過其頭部CT定位顱骨周圍區域、核磁共振定位神經核團及亞核團、彌散張量成像(DTI)確定神經傳導束走向,三者融合定位顯示靶點的三維座標,由計算機手術計劃導航系統進行3D建模和手術路徑規劃。“靶點”定位的誤差不超過0.01毫米,避免誤傷正常神經核團,不僅確保手術療效,還將創傷降到最低。手術時,醫生僅需在患者頭部做一個3釐米左右的切口,獲得0.8釐米的微骨孔,在腦立體定向技術的引導下,經此孔射頻消融相應神經核團,出血量不足10毫升。術後第2天,患者便能下床行走;術後15天,即可出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