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痔瘻)科 主治醫師 邢念國

  (一)臨床表現。

  早期結直腸癌可無明顯症狀,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現下列症狀:

  1、排便習慣改變。臨沂市中醫院肛腸(痔瘻)科邢念國

  2、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適。

  4、腹部腫塊。

  5、腸梗阻。

  6、貧血及全身症狀:如消瘦、乏力、低熱。

  (二)體格檢查。

  1、一般狀況評價、全身淺表淋巴結情況。

  2、腹部視診和觸診,檢查有無腸型、腸蠕動波、腹部腫塊。

  3、直腸指檢:凡疑似結直腸癌者必須常規作肛門直腸指診。瞭解腫瘤大小、質地、佔腸壁周徑的範圍、基底部活動度、距肛緣的距離、腫瘤向腸外浸潤狀況、與周圍臟器的關係等。指檢時必須仔細觸控,避免漏診;觸控輕柔,切忌擠壓,觀察是否指套血染。

  (三)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瞭解有無貧血。

  2、尿常規:觀察有無血尿,結合泌尿系影像學檢查瞭解腫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統。

  3、大便常規:檢查應當注意有無紅細胞、膿細胞。

  4、糞便隱血試驗:針對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四)內窺鏡檢查。

  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適用於病變位置較低的結直腸病變。

  所有疑似結直腸癌患者均推薦纖維結腸鏡或電子結腸鏡檢查,但以下情況除外:

  1、一般狀況不佳,難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腸穿孔、腹腔內廣泛粘連以及完全性腸梗阻;

  3、肛周或嚴重腸道感染、放射性腸炎;

  4、婦女妊娠期和月經期。

  內窺鏡檢查之前,必須做好準備,檢查前進流質飲食,服用瀉劑,或行清潔洗腸,使腸腔內糞便排淨。

  內窺鏡檢查報告必須包括:進鏡深度、腫物大小、距肛緣位置、形態、區域性浸潤的範圍,結腸鏡檢時對可疑病變必須病理學活組織檢查。

  由於結腸腸管在檢查時可能出現皺縮,因此內窺鏡所見腫物距離肛門距離可能存在誤差,建議結合CT或鋇劑灌腸明確病灶部位。

  (五)影像檢查。

  1、結腸鋇劑灌腸檢查,特別是氣鋇雙重造影檢查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但疑有腸梗阻的患者應當謹慎選擇。

  2、B型超聲:超聲檢查可瞭解患者有無復發轉移,具有方便快捷的優越性。

  3、CT檢查:CT檢查的作用在於明確病變侵犯腸壁的深度,向壁外蔓延的範圍和遠處轉移的部位。目前,結直腸病變的CT檢查推薦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結直腸惡性腫瘤的分期;

  (2)發現復發腫瘤;

  (3)評價腫瘤對各種治療的反應;

  (4)闡明鋇劑灌腸或內窺鏡發現的腸壁內和外在性壓迫性病變的內部結構,明確其性質;

  (5)對鋇劑檢查發現的腹內腫塊作出評價,明確腫塊的來源及其與周圍臟器的關係。

  4、MRI檢查:MRI檢查的適應證同CT檢查。推薦以下情況首選MRI檢查:(1)直腸癌的術前分期;(2)結直腸癌肝轉移病灶的評價;(3)懷疑腹膜以及肝被膜下病灶。

  5、經直腸腔內超聲:推薦直腸腔內超聲或內鏡超聲檢查為中低位直腸癌診斷及分期的常規檢查。

  6、PET-CT:不推薦常規使用,但對於常規檢查無法明確的轉移復發病灶可作為有效的輔助檢查。

  7.排洩性尿路造影:不推薦術前常規檢查,僅適用於腫瘤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六)血清腫瘤標誌物。

  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治療前、評價療效、隨訪時必須檢測CEA、CA19-9;建議檢測CA242、CA72-4;有肝轉移患者建議檢測AFP;有卵巢轉移患者建議檢測CA125。

  (七)病理組織學檢查。

  病理活檢明確佔位性質是結直腸癌治療的依據。活檢診斷為浸潤性癌的病例進行規範性結直腸癌治療。如因活檢取材的限制,活檢病理不能確定浸潤深度,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病例,建議臨床醫師綜合其他臨床情況,確定治療方案。確定為復發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時,檢測腫瘤組織K-ras基因狀態。

  (八)開腹探查。

  如下情況,建議行開腹探查:

  1、經過各種診斷手段尚不能明確診斷且高度懷疑結直腸腫瘤。

  2、出現腸梗阻,進行保守治療無效。

  3、可疑出現腸穿孔。

  4、保守治療無效的消化道大出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