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方傳發

  結直腸癌(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佔消化系癌的第二位。大腸癌生長較慢,臨床出現症狀時表明腫瘤生長已經歷很長時間。早期出現的症狀缺乏特異性,因此,不易引起重視,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症狀,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祕,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中晚期可以出現腸梗阻,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症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祕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區域性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有時可以捫及腹部腫塊,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為能早期發現大腸癌,需重視警覺可疑症狀,尤其便血病人不能自認為痔瘡而延誤診斷。對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密切隨訪,對可疑病例要行直腸指檢或全結腸鏡檢查,取材行病理學檢查即可獲得明確診斷。
  病理診斷、分期與轉移:
  (一)大體分型:
  1、腫塊型(菜花型、軟癌) 腫瘤向腸腔內生長、瘤體較大,呈半球狀或球狀隆起,易潰爛出血並繼發感染、壞死。該型多數分化較高,侵潤性小,生長較慢,好發於右半結腸。

  2、侵潤型(縮窄型、硬癌) 腫瘤環繞腸壁侵潤,有顯著的纖維組織反應,沿粘膜下生長,質地較硬,易引起腸腔狹窄和梗阻。該型細胞分化程度較低,惡性程度高,出現轉移早。好發右半結腸以遠的大腸。
  3、潰瘍型 腫瘤向腸壁深層生長並向腸壁外侵潤,早期即可出現潰瘍,邊緣隆起,底部深陷,易發生出血、感染,並易穿透腸壁。細胞分化程度低,轉移早。是結腸癌中最常見的型別,好發於左半結腸、直腸。
  (二)組織學分型
  1、腺癌 大多數結腸癌是腺癌,約佔四分之三,腺癌細胞可辨認,排列成腺管狀或腺泡狀,按其分化程度可分為三級,Ⅲ級分化最差,細胞排列為片狀或索條狀。
  2、粘液癌 癌細胞分泌粘液,在細胞內可將細胞核擠到一邊(狀似戒指,有稱作印戒細胞癌),在細胞外可見間質內有粘液以及纖維組織反應,癌細胞在片狀粘液中似小島狀。分化低,予後較腺癌差。
  3、未分化癌 癌細胞小,形狀與排列不規則,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潤明顯。分化很低,予後最差。
  (三)臨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侷限於腸壁內
  A0期:癌侷限於粘膜
  A1期:癌侷限於粘膜下層
  A2期:癌侵及腸壁肌層未穿透漿膜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轉移
  C1期:近處淋巴轉移(腸旁)

  C2期:遠處淋巴轉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遠髒轉移
  (四)擴散轉移 :
  1、大腸癌擴散的特點 一般沿腸管橫軸呈環狀侵潤,並向腸壁深層發展,沿縱軸上下擴散較慢,且累及腸段一般不超過10公分。癌侵及漿膜後,常與周圍組織、鄰近臟器及腹膜粘連。
  2、結腸癌的淋巴轉移淋巴轉移一般依下列順序由近而遠擴散,但也有不依順序的跨越轉移。
  (1)結腸淋巴結 位腸壁脂肪垂內。
  (2)結腸旁淋巴結 位鄰近結腸壁的系膜內。
  (3)系膜血管淋巴結 位結腸繫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間淋巴結組。
  (4)系膜根部淋巴結 位結腸繫膜根部。
  癌腫侵入腸壁肌層後淋巴轉移的機率增多,如漿膜下淋巴管受侵,則淋巴轉移機會更大。
  3、血行轉移 一般癌細胞或癌栓子沿門靜脈系統先達肝臟,後到肺、腦、骨等其它組織臟器。血行轉移一般是癌腫侵犯至毛細血管小靜脈內,但也有由於體檢時按壓瘤塊、手術時擠壓瘤體所致,甚至梗阻時的強烈蠕動皆可促使癌細胞進入血行。
  4、侵潤與種植 癌腫可直接侵潤周圍組織與臟器。癌細胞脫落在腸腔內,可種植到別處粘膜上,脫落在腹腔內,可種植在腹膜上,轉移灶呈結節狀或粟粒狀,白色或灰白色,質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現腹水等。
  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一旦確診,手術根治是最有效的方法,大腸癌的手術治療效果與癌腫發現的早晚有密切關係,侷限性的大腸癌行根治性手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手術治療方法有傳統的開腹手術和微創手術兩種,前者切口長,創傷大,恢復慢。微創外科利用腹腔鏡手術的優勢,使病人又多了一個治療選擇,為患者帶來了福音。
  一、右半結腸切除術:適應於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切除範圍:迴腸末端15~20公分、盲腸、升結腸及橫結腸的右半,連同所屬系膜及淋巴結。肝曲的癌腫尚需切除橫結腸大部及胃網膜右動脈組的淋巴結。切除後作回、左半橫結腸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縫閉結腸斷端)
  二、橫結腸切除術:適用於橫結腸癌腫。切除範圍:橫結腸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後作升、降結腸端端吻合。若吻合張力過大,可加做右半結腸切除,作回、結腸吻合。
  三、左半結腸切除術:適用於降結腸、結腸脾曲部癌腫。切除範圍:橫結腸左半、降結腸、部分或全部乙狀結腸,連同所屬系膜及淋巴結。切除後結腸與結腸或結腸與直腸端端吻合。
  四、乙狀結腸癌腫的根治切除 根據癌腫的具體部位,除切除乙狀結腸外,或做降結腸切除或部分直腸切除。作結腸結腸或結腸直腸吻合。
  乙狀結腸癌切除術
  五、經腹直腸癌切除術(Dixon手術):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直腸癌根治術。近年研究發現,直腸癌向下浸潤極少超過2cm,故要求下切緣距腫瘤下緣3cm即可。直腸吻合器的廣泛應用,距肛緣6的直腸癌切除後多能成功地進行超低位吻合,擴大了直腸癌保肛切術的適應證,提高了保肛率。
  六、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手術):適用於肛管癌、直腸下段癌(癌灶下緣距肛門緣6cm以內者),或病人合併肛門失禁、出口梗阻性便祕等。切除範圍包括乙狀結腸遠端、全部直腸、腸繫膜下動脈及其區域淋巴結、全直腸繫膜、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脂肪、肛管及肛周約3~5cm的面板、皮下組織及全部肛門括約肌,於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狀結腸單腔造口(人工肛門)。現在有專門的人工肛門袋,護理方便,不影響社交和工作。
  七、區域性切除術:適用於早期瘤體小、侷限於粘膜或粘膜下層、分化程度高的直腸癌。手術方式主要有經肛區域性切除術和骶後徑路區域性切除術,侷限於粘膜者還可行腸鏡下粘膜切除術(ESD)。
  八、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提高和器械的改進,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正在不斷髮展, 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是在電視監視器下通過器械操作分離腸管,清掃淋巴,切除腫瘤,操作視野放大清晰,淋巴清掃更加徹底,對腹腔干擾少,手術過程中不需要觸控擠壓腫瘤。超聲刀的應用使創面很少出血。國外大宗病例隨訪顯示腹腔鏡與傳統手術在腫瘤復發,遠處轉移,五年生存率等方面有報道優於傳統手術。手術創傷小、切口小、美觀、術後疼痛輕、手術應急反應小,常不需或減少止痛劑應用、恢復快、進食早,一般術後第一天排氣並拔除胃管,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低,更重要的是,為患者的後續治療(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正受到廣大患者和家屬的歡迎。適用於癌腫位於各種部位的結直腸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