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域性反應化療藥在靜脈給藥過程中,意外滲漏的發生率為0.1%~6%。一些刺激性較強的化療藥物靜脈注射時可引起嚴重的區域性反應。①靜脈炎:表現為所用靜脈部位疼痛、發紅,有時可見靜脈栓塞和沿靜脈面板色素沉著。②區域性組織壞死:當剌激性藥物漏入皮下時,可造成區域性組織化學性炎症,紅腫疼痛甚至組織壞死和潰瘍,經久不愈。
2、骨髓抑制大多數化療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而骨髓抑制又常為抗腫瘤藥物的劑量限制性毒性,骨髓抑制在早期可表現為白細胞尤其是粒細胞減少,嚴重時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均降低。不同的藥物對骨髓作用的強弱、快慢和長短不同,所以反應程度也不同,同時患者可有疲乏、無力、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發熱、出血等表現。
3、胃腸毒性是化療藥物引起的最早期毒性反應,表現為口乾、食慾缺乏、噁心、嘔吐。有時可損傷味蕾,患者常感口腔有金屬味,一般以氮芥、長春新鹼、順鉑、環磷醯胺為重,或出現口腔粘膜炎症或潰瘍、便祕、麻痺性腸梗阻、腹瀉。胃腸出血及腹痛也可見到。處理:①根據醫囑預防性服藥。②粘膜炎的治療以對症治疔為主,口腔乾燥可以碳酸氫鈉區域性應用以降低唾液的粘度、中和口腔乾燥時的酸性,多飲水,噴霧沖洗等,以及聯合用表面麻醉藥、抗炎藥和抗酸藥,以減輕疼痛不適。③持續性腹瀉:應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能量供給,補充水分,適當使用止瀉藥,便祕者注意增加膳食纖維,飲足量水分,適當活動,也可使用大便軟化劑,必要時應用輕瀉劑。
4、免疫抑制化療藥物一般多是免疫抑制藥,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機體免疫系統在消滅體內殘存腫瘤細胞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免疫功能低下時,腫瘤不易被控制,反而加快復發或轉移過程。同時,強烈的化療藥物對T淋巴系統細胞的影響是長期的,因此可導致某些感染,如帶狀皰疹的易感性增高。可見,化療期間營養支援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腎毒性部分化療藥物可引起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腎小管上皮急性壞死、變性,間質水腫,腎小管擴張,嚴重時出現腎衰。患者可出現腰痛、血尿、水腫、腎功能異常等。
6、肝損傷化療藥物引起的肝臟反應可以是急性而短暫的肝損害,包括壞死、炎症,也可由於長期用藥,引起肝慢性損傷,如纖維化、脂肪性變、肉芽腫形成、嗜酸粒細胞浸潤等。臨床可表現為肝功能檢查異常、肝區疼痛、肝大、黃疸等。
7、心臟毒性恵環類是最常引起心臟毒性的化療藥物之一,臨床可表現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損傷,患者表現為無力、活動性呼吸困難、發作性夜間呼吸困難。心力衰竭時可有脈快、呼吸快、肝大、心臟擴大、肺水腫、水腫和胸水等,心電圖出現異常。動物實驗和體外試驗顯示維生素E、輔酶Q10、乙醯半胱胺酸、鈣通道阻滯劑可降低意環類的心臟毒性。阿黴素每週一次給藥,心臟毒性重,每3週一次給藥,心臟毒性輕。48~96小時連續靜脈滴注,可降低心臟毒性,果糖二磷酸可減輕心臟毒性。
8、肺毒性引起肺損害較常見的藥物有博來黴素、白消安、亞消硝脲類、MMC和甲氨蝶呤等。表現為肺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臨床可表現為發熱、乾咳、氣急。多急性起病,伴有粒細胞增多,一旦發現有可疑的肺毒性,應及時停藥,儘快應用皮質類固醇,可產生顯著的效果。
9、神經毒性部分化療藥物可引起周圍神經炎,表現為指(趾)麻木,腱反射消失,感覺異常,有時還可發生便祕或麻痺性腸梗阻,有些藥物可產生中樞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感覺異常,震動感減弱,肢體麻木、刺痛,步態失調,共濟失調,嗜睡,精神異常等。
10、脫髮脫髮是很多種化療藥常見的副反應,這是化療藥物損傷毛囊的結果。脫髮的程度通常與藥物的濃度、劑量、給藥方法、給藥途徑和聯合用藥有關。毛囊是代謝旺盛的細胞群,對抗腫瘤藥比較敏感。化療過程中脫髮是比較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在常見的化療藥物中,易脫髮的藥物有:胺苯丫啶、博來黴素、環磷醯胺、放線菌素D、柔紅黴素、阿黴素、表柔比星、依託泊苷、長春新鹼、5-氟尿嘧啶、羥基脲、異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絲裂黴素、紫杉醇、長春鹼等。
脫髮為暫時性可逆性的,通常在停藥後1~2個月頭髮開始再生,而且勝過新發髮質,故不要聞脫髮色變,要有健康的心理準備,或備帽子,或備假髮即可。預防方法:①脫髮是化療藥物對毛囊的毒性表現,為了減少毛囊部位化療藥物濃度,可以在化療時令頭部降溫,使用冰帽,使區域性血管收縮,從而減輕脫髮的程度。②化療期間,避免用力梳頭或過分洗頭。③理髮時不用電吹風吹,防止髮質乾燥。④避免在頭髮上不恰當使用化學品。
11、不育症有些化療藥物可導致長期的精子缺乏或卵子功能衰竭,部分較年輕的患者至少2年後生殖功能才能恢復。
12、第二種惡性腫瘤的發生聯合化療與綜合治療能否誘導腫瘤的發生是人們最關切的間題,以霍奇金淋巴瘤為例,長期治療後患者實體瘤發生率似乎並不增高,但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生率顯然較一般人群高,其次,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因此應密切觀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