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與己來和解,內心憤怒多宣洩;
傳染親朋非己願,不必苛責心放寬。
認識病情正確看,多招對抗失控感;
擔心化為互助力,家人溝通多交談。
——鈕文異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和患病人數持續增長時刻牽動億人心。其中,確診患者作為疫病中的“當事者”,內心更為複雜:對傳染給自己的人抱有憤怒,又怕自己傳染別人;對治療充滿茫然和焦慮,又期待自身儘快好轉……此時,他們需要保障心理健康,通過良好的心理支援輔助對抗新型肺炎。
1.嘗試與自己和解
(1)平息憤怒
在患病後有些患者會想:“我怎麼這麼倒黴,我恨將病毒傳染給我的人。”這種憤怒是人自然的正常的情緒反應,不是自己覺悟不高或自控力不足的表現,對於確診患者,特別重要的是不要被這種情緒裹挾,要嘗試接納憤怒,可通過哭泣、傾訴等方式適度宣洩情緒。
(2)減少自責
部分患者認為自己連累了家人、朋友,但實際上造成疫情傳播還有自然、社會等其他多種因素的參與,應試著重新歸因、歸責,患者本人只是因素之一,不應負全部責任。
2.隔離期間,警惕心理問題
(1)正確認識病情
患者被隔離後可能會出現焦慮和緊張情緒,有心慌、乏力等與呼吸系統無關的軀體症狀,反過來會加重患者恐慌,影響治療效果。患者積極獲取疾病相關資訊,如截至目前,已有多例新型肺炎患者出院,死亡比例也較低;在治療過程中,既不低估病情、表現得滿不在乎,也不盲目誇張、想象自己必死無疑。
(2)對抗“失控感”
由於患者確診後必須住院隔離,在一段時間內遠離家人,依賴心較重、年齡較小的患者對此應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患者可在病房進行一些有助於穩定自己情緒和身體康復的活動,如適度運動,或聽歌、看視訊等放鬆心情,恢復對情緒的掌控感;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些小目標,如配合醫生治療、消除症狀、痊癒出院等。
(3)化擔心為互助動力
部分患者確診後十分擔心家人的健康,如果病情允許,可以和親友打電話、發微信溝通,充分了解家人近況,告知家人自己治療的進展和身體現狀,多和家人談論生活中的趣事,彼此鼓勵和支援,使治療有足夠的心理保障。
稽核專家:
張衛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社會職務:
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委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全國常務理事
指導單位:
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
參考資料:
1.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心理自助手冊之二(確診患者篇)》
2.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北京安定醫院《科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自我應對》
3.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如何進行心理自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