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腫瘤學概論
一、概述
放射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化學治療是當前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放射治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故目前稱它為放射腫瘤學。
拒WHO統計,大約40%的惡性腫瘤患者可以治癒。大組資料統計表明,70%以上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接受過放射治療。
放射腫瘤學屬二級學科,是一門較年輕的學科。解放前僅有2個放射治療中心,十幾位專業人員。解放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放射治療專業迅速發展。專業性腫瘤醫院中,放射腫瘤科是最重點的學科,許多綜合醫院中成立了放射腫瘤專科。
二、腫瘤放射治療學歷史
年 份
事 件
1895年
德國倫琴發現X線
1896年
居里夫人發現放射物質鐳。為診治腫瘤奠定了基礎
1898年
鐳治療第一例癌症患者
1906年
細胞放射敏感性與其分裂活動成正比,與其分化程度成反比
1922年
用X線治療了1例區域性晚期喉癌
1928年
第二界國際放射學會,規定了放射劑量單位――倫琴
1930年
曼徹斯特系統建立,推動了後裝治療發展
1934年
外照射劑量分割方式,沿用至今
1953年
氡效應概念
50年代
鈷60機問世和直線加速器問世,“千伏時代的結束”,“兆伏時代”開始
70年代
放射生物學“4R”
70-80年代
影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出現精確放療的新概念
我國放療事業發展迅速,解放前有2個放療中心,現已有400餘家,廣東省有70餘家。
三、主要內容及學習方法
1、 腫瘤放射物理學
2、 臨床放射生物學
3、 放射腫瘤學
四、診斷、分期、治療的基本原則
1、腫瘤診斷的基本原則
(1) 治療齊全
(2) 強調病理診斷
2、惡性腫瘤診斷級別的劃分標準
診斷級別
診斷依據
診斷方法
Ⅰ
細胞學診斷
實體腫瘤:分泌物脫落細胞檢
血液系統:周圍血片檢查
Ⅱ
A
手術診斷
手術、內窺鏡看到腫瘤外形、侵及範圍,沒有看到病理組織學檢查
B
影像診斷
特異性高的專門檢查,看到病變的影像
Ⅲ
臨床診斷
症狀、體徵,病程發展規律和特異性高的生化、免疫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所作的診斷
Ⅳ
死後診斷
死亡後家屬提供的資訊及瀕死前的表現作出的診斷
3、分期
國際抗癌聯盟(UICC)制定的腫瘤(T)、淋巴結(N)、遠處轉移(M)分期。
臨床TNM分期(cTNM):主要依據是體格檢查和影像檢查資料,未經手術或組織學證實。
病理TNM分期(pTNM):根據手術標本及病理檢查所作分期。
4、治療方案的確定依據
(1) 腫瘤的性質與範圍:早期、中期、晚期
(2) 腫瘤的發展趨勢:侷限性、以侷限為主、侷限且播散、播散為主、播散性
(3) 患者全身狀況:knofsky體力狀況記分法
5、腫瘤綜合治療原則
(1) 目的明確:根治/姑息
(2) 手段合理:權衡利弊
(3) 安排有序:放療、化療、手術患者的全身狀況
(4) 因人而異:腫瘤性質、病理型別、分期、身體狀況、經濟水平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