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主治醫師 李文豪

  1、頸椎分離試驗:頸椎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側方,一手托住患者頦下,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後逐漸向上牽引頭部。

  陽性體徵:患者感到頸部和上肢的疼痛減輕。

  2、椎間孔擠壓試驗:頸椎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後方,雙手手指互相嵌夾相扣,以手掌面下置於患者頭頂,兩前臂掌側夾於患者頭兩側保護,向各個不同的方向擠壓。

  陽性體徵:當擠壓時,頸部或上肢出現疼痛加重。

  3、叩頂試驗:頸椎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站立於其後方,以一手掌面置於患者頭頂,另一手握拳輕叩墊手掌背。

  陽性特徵,叩出時患者頸部或上肢部出現疼痛或麻木。

  4、屏氣收腹試驗:頸椎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屏住呼吸,收縮腹部肌肉以增加腹壓。

  陽性體徵:患者頸部出現疼痛。

  5、吞嚥試驗:頸椎前血腫、咽後壁膿仲、頸椎折移動、頸椎脫位、頸椎腫瘤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一側,囑患者作吞嚥動作。

  陽性體徵:出現吞嚥困難或疼痛。

  6、吸氣轉頭試驗:頸肋或前、中斜角肌攣縮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後方,以一手握住其腕部用手指摸到患者的橈動脈,同時將其上肢外展、後伸並外旋。然後囑患者深吸氣並把頭部下頦轉向被檢查的一側。

  陽性體徵:醫者感到患者的橈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

  7、臂從神經牽拉試驗:頸椎綜合徵患者臂叢神經受壓

  檢查方法:患者坐位,頭微屈。醫者立於患者被檢查側頭部,推頭部向對側,同時另一手握該側腕部作相對牽引,臂叢神經受牽拉。

  陽性體徵:患肢出現放射痛、麻木。

  8、直腿抬高試驗:腰突症、梨狀肌綜合徵、椎管內腫瘤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兩側下肢伸直靠攏。醫者位於其一側,囑患者先將一側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後放回檢查床面,再將另一側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兩側作對比,正常時,腿和檢查床面之間的角度在60°以上,兩側對等。

  陽性體徵:兩側抬高不等小於60°,一側腿抬高過程中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

  9、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單純性坐骨神經受壓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醫者位於其一側,一手握患者踝部,在直腿抬高中如患者出現腰部,下肢的疼痛,將患腿放低5~10°,直至疼痛減輕或消失,突然將足背屈起。

  陽性體徵:患者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再度出現。

  10、仰臥屈膝屈髖試驗:腰骶韌帶損傷或腰骶關節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兩腿靠攏,醫者位於一側,囑其儘量屈髖、屈膝。醫者雙手按壓患者雙膝,使大腿儘量靠近腹壁。

  陽性體徵:腰骶部出現疼痛。

  11、拾物試驗:在患兒腰部有病變

  檢查方法:先取一物置於地面,讓小兒拾起,醫者注意觀察其拾物的姿勢。如直立彎腰拾物為正常。

  陽性體徵:患兒腰不能前屈時,患兒屈髖、屈膝,腰部下蹲,用另一手拾物。

  12、俯臥背伸試驗:在患兒有脊柱病變

  檢查方法:檢查時被患者俯臥於床上,兩下肢靠攏,醫者提起其雙足,出現腰部過伸,脊柱呈弧形後伸狀態為正常。

  陽性體徵:提起雙足時,脊柱呈強直狀態,大腿、骨盆和腹壁同時離開床面。

  13、骨盆擠壓試驗:骨折或骶髂關節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站立於一側,兩手分別於髂骨翼兩側同時向中線擠壓骨盆。

  陽性體徵:骨盆發生疼痛。

  14、床邊試驗(蓋斯蘭試驗):骶髂關節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醫者將患者移至檢查床邊,一側臀部放在床外,讓該側的腿在床邊下垂,另一腿屈曲,固定骨盆,醫者以身體保護患者,同時以一手按壓下垂之大腿,使髖後伸。

  陽性體徵:骶髂關節發生疼痛。

  15、“4”字試驗――帕切高試驗:骶髂關節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被檢查一側下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將足架在另一側的膝關節上,雙下腳呈“4”字形,醫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關節內側,另一手放在側髂前上棘前面,然後兩手向下壓。

  陽性體徵:骶髂關節處出現疼痛。

  16、骨盆分離試驗:內盆骨折或骶髂關節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兩手分別置於兩側髂前上棘前面,兩手同時向外下方推壓。

  陽性體徵:出現疼痛。

  17、斜板試驗:骶髖關節病變

  檢查方法:患側仰臥位,一側腿伸直,另一側腿髖、屈膝各90°,醫者一手扶住該側屈曲的膝部,另一手按住同側肩部,醫者用扶膝部的手推患者的腿內收並使該側的髖關節內旋。

  陽性體徵:骶髂關節發生疼痛。

  18、單髖後伸試驗:骶髂關節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俯臥位,兩下肢伸直,醫者一手按住患者骶骨背面,另一手肘部托住一側大腿,用手握住該側小腿向上提起下肢,使髖關切被動後伸。

  陽性特徵:骶髂關節處疼痛。

  19、跟臀試驗:腰骶關節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兩下肢伸直,醫者站於一側,一手握患者踝部,使其屈膝跟部觸及到臀部。

  陽性體徵:腰骶部出現疼痛,甚至骨盆,腰部隨著抬起。

  20、挺腹試驗:腰部神經根受壓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站立於一側,囑患者以足及肩著力,挺起腹部,使腰部、骨盆部離開床面,同時作一聲咳嗽。

  陽性體徵: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痛。

  21、屈頸試驗:腰神經根受壓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兩下肢伸直,醫者位於一側,患者作主動或被動的屈頸1-2分鐘。

  陽性體徵: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痛。

  22、搭肩試驗(杜加試驗):肩關節脫位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先囑患者屈肘,將手搭於對側肩上,正常時手能搭到對側肩部,且肘部能貼近胸壁。

  陽性體徵:手能搭到對側肩部,肘部不能靠近胸壁;或肘部能靠近胸壁,手不能搭到對側肩部。

  23、落壁試驗:肩部肌鍵袖有破裂

  檢查方法:檢查時患者取立體,將患肢被外展90°,然後令其緩慢地放下。

  陽性體徵:不能慢慢放下,出現突然直落到體側。

  24、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肱二頭肌長頭腱滑脫,肱二頭肌頭肌鍵炎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囑患者屈肘90°,醫者一手扶住患者肘部,一手扶住腕部,給予阻力囑患者用力屈肘。

  陽性體徵:出現肱二頭肌鍵滑出,或肱骨結節間溝處產生疼痛。

  25、肩周徑測量:肩關節脫位

  檢查方法:醫者用軟尺從患者肩峰繞過腋窩測其周徑。

  陽性體徵:周徑增大。

  26、直尺試驗:肩關節脫位或肩胛骨頸部移位骨折

  檢查方法:醫者用直尺貼於患者上壁外側,一端接觸肱骨外上髁,另一端接觸肱骨大結節。

  陽性體徵:出現肩峰位於肱骨外上踝與肱骨大結節的連線上。

  27、肩關節外展活動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醫者位於一側,觀察患者肩關節的外展活動,對肩部疾病作大致鑑別。

  體徵和臨床意義:

  1、肩關節功能喪失,並伴有劇痛時,多提示有肩關節脫位或骨折。

  2、肩關節從外展到上舉過程中皆有疼痛,多提示有肩關節炎。

  3、外展開始時不痛,越近水平位時,肩越痛,多提示有肩關節粘連。

  4、當肩外展30~60°時,可以看到患側三角肌明顯收縮,但不能外展上舉上肢,越用力越聳肩。若被動外展患肢越過60°,則患者又能主動上舉上肢,多提示有岡肌肌鍵的斷裂或撕裂。

  5、外展過展中疼痛,上舉時反而不痛,多提示有三角磯下滑囊炎。

  6、外展開始時不痛,在60~120°範圍出現疼痛,越過此範圍後,反面不疼痛,多提示有岡上肌肌鍵炎。

  7、外展動作小心翼翼,並有突然疼痛者,多提示有鎖骨骨折。

  28、腕伸肌緊張試驗:網球肘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一手握住患者肘部,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半握拳,另一手握住手背部使之被動屈腕,然後於患者手背部施加阻力,囑患者伸腕。

  陽性體徵:肱骨外上髁處發生疼痛。

  29、肘關節側副韌帶穩定性試驗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一手握住患者肘部的後面,另一手握住腕部。讓患者伸直肘關節,握患者腕部手使前臂內收,握肘部的手推肘關節向外,在肘關節外側產生內翻應力,反之握患者腕部的手使前臂向外展,握肘部的手拉肘關節向內,在肘關節內側產生外翻應力。

  體徵和臨床意義:

  若產生內翻應力時,前臂有內收活動,說明有外側副韌帶斷裂。

  若產生外翻應力時,前臂有外展活動,說明有內側副韌帶斷裂。作以上試驗時,

  30、叩診試驗(替雷試驗):尺神經有神經瘤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用叩診錘輕叩尺神經結節處。

  陽性體徵:產生向遠端放射痛,甚至由前臂達手的尺神經分佈區。

  31、網球肘試驗(密耳試驗):網球肘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醫者位於其前後,囑患者前臂稍彎曲,手半握拳,腕關節儘量屈曲,然後將前臂完全旋前,再將肘伸直。

  陽性體徵:在肘伸直時,肱橈關節的外側發生疼痛。

  32、肘三角檢查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在患者的伸肘和屈肘分別檢查肱骨內上髁,肱骨外上髁與尺骨鷹嘴的關係。

  體徵和臨床意義:正常時,伸直位時,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呈一直線,在屈時90°時,三者構成一等腰三角形,稱為肘三角,肘關節後脫位時,肘三角即失去正常關係。

  33、腕三角軟骨擠壓試驗:三角軟骨損傷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屈肘90°,掌心向下,醫者位於其前方一手握位患者前臂遠端,另一手握住手掌部,使患手被動向尺側偏斜,然後伸屈腕關節,使腕關節尺側發生擠壓和研磨。

  陽性體徵:腕關節出現明顯疼痛。

  34、握拳試驗(芬格斯坦試驗):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屈時90°前臂中立位握拳,並將拇指握在掌心中,醫者位於其前方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另一手握住患者手部使腕關節向尺側屈腕。

  陽性體徵:橈骨莖突部出現劇烈疼痛。

  35、指淺屈肌試驗:肌腱斷裂或缺如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將被檢查處手指固定於伸直位,然後囑患者屈曲需檢查的手指的近端指間關節。這樣使指淺屈肌單獨運動。如果關節屈直正常,則表明指淺屈肌腱是完整的。

  陽性體徵:關節不能屈曲。

  36、指深屈肌試驗:指深屈肌肌腱斷裂或該肌肉的神經支配發生障礙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將患者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固定在伸直位,然後讓患者屈曲遠端指間關節。若能正常屈曲,則表明該肌腱有功能。

  陽性體徵:指間關節不能屈曲。

  37、屈腕試驗:腕管綜合徵

  檢查方法:患者取會坐位,醫者位於其前方,囑患者將腕關節極度屈曲。

  陽性體徵:出現手指部的麻木,疼痛。

  38、髖關節承重機能試驗(站立位屈屈膝試驗,存德林伯試驗)

  負重側臀中肌無力或功能不全。此試驗須兩側對比檢查,常用於診斷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陳舊性髖關節脫位、髖內翻、股骨頭壞死骨骺滑脫等疾病的檢查。

  檢查方法:患者取站立位,醫者位於其後,囑患者單腿站立,並保持身體直立,當一腿離開地面時,負重側的臀中肌立即收縮,將對側的骨盆抬起,表明負重側的臀中肌功能正常。

  陽性體徵:不負重一側的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

  39、髂脛束攣縮試驗(歐陽試驗):髂脛束攣縮。脊髓灰質炎後遺髂脛束攣縮

  檢查方法:醫者位於其前方,囑其儘量外展患肢然後屈膝90°,使髂脛束鬆馳,然後放鬆外展的大腿,正常時大腿下降到內收位。

  陽性體徵:外展的大腿放鬆後仍保持在外展位,不下落。

  40、髖關節屈曲攣縮試驗(托馬試驗):髖關節屈曲攣縮畸形,多由於關節結核,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所引起

  檢查方法:患者取抑臥位,雙下肢伸直,醫者位於檢查床一側,一手握住患者的踝關節,另一手扶住膝部,囑患者一側屈髖屈膝,使大腿貼近腹壁,腰部帖近床面。

  陽性體徵:伸直一側的腿自動離開床面,大腿與床面之間形成夾角。

  41、下肢短縮試驗(艾利斯試驗):髖關節後脫位或股骨、脛骨短縮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兩腿屈髖、屈膝併攏,兩足並齊,放於床面,醫者位於一側注意觀察兩膝的高度,如兩膝等高為正常。

  陽性體徵:一側膝比另一側低。

  42、望遠鏡試驗(杜普純試驗):患兒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檢查方法:患者抑臥位,醫者位於一側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膝部將大腿抬高30°並上下推拉股骨幹。

  陽性體徵:覺察有鬆動感者。

  43、復髖試驗(歐托拉尼試驗):嬰幼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檢查方法:檢查時患兒抑臥位,醫者用一手握住患兒膝部,另一手中指、無名指壓住大轉子,將大腿屈曲、外展、外旋,股骨頭進入髖臼,醫者再將患兒的大腿內收、內旋、伸直,股骨頭滑出髖臼。

  陽性體徵:可聽到復位的彈響聲。也可聽到脫位的彈響聲。

  44、髖關節過伸試驗(腰大肌攣縮試驗):腰大肌膿腫、髖關節早期結核、髖關節強直

  檢查方法:患者俯臥位,屈膝90°,醫者位一則一手握踝部,將下肢提起,使髖關節過伸。

  陽性體徵:骨盆亦隨之抬起。

  45、蛙式試驗:幼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檢查方法:檢查時患兒仰臥,使雙膝雙髖屈曲90°,醫者使患兒雙髖作外展旋至蛙式位,雙下肢外側接觸到檢查床面為正常。

  陽性體徵:一側或兩側下肢的外側不能接觸到床面。

  46、髖坐連線檢查股骨大轉子上移多見於髖關節脫位,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髖內等疾病。

  檢查方法:患者側臥位,從髂前上棘到坐骨結節的連線,正常時股骨大轉子的頂點恰在該連線上。

  陽性體徵:大轉子超過此線以上。

  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稱奈拿通線

  髂股連線稱休美克線,

  髂股連線延線交點稱卡普拉交點。

  47、髂股連線檢查:股骨大轉子上移,多見於髖關節脫位,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髖內翻等疾病。

  檢查方法:患者取抑臥位,兩下肢伸直中立位,兩側髂前上棘在同一平面上,醫者從兩側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頂點分別作連線即髂股連線。正常時兩連線這延長線相交於臍或臍上中線。

  陽性體徵:延長線交於健側臍下,且偏離中線。

  48、布瑞安三角檢查:股骨大轉子向上移位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自髂前上棘與床面作一垂線,自股骨大轉子頂點與身體平行劃一線與上線垂直,連線髂前上棘與大轉子頂點,即構成一直角三角形,稱為布瑞安三角。如果直角的兩邊等長,則為正常。

  陽性體徵:床面的垂線之間的距離變短。

  49、掌跟試驗: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截癱。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下肢伸直。醫者位於一側,囑患者將足跟放在醫者的掌面上,正常情況下,下肢呈中立位直豎在掌面上。

  陽性體徵:足側向一側,呈外旋位。

  50、足跟叩擊試驗:髖關節有病變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兩下肢伸直。醫者位於一側,一手將患者患肢稍作抬起,另一手以拳其足跟。

  陽性體徵:擊足跟時髖關節處疼痛。

  51、屈膝屈髖分腿試驗:股份內收肌綜合徵

  檢查方法:患者者仰臥位,醫者位於一側,囑患者兩下肢屈外旋,兩足底相對,兩下肢外展外旋。

  陽性體徵:兩下肢不易完全分開,被動分開時即產生疼痛。

  52、迴旋擠壓試(麥克馬麗試驗):

  外側有彈響和疼痛,提示外側半月板損傷:

  內側有彈響和疼痛,提示內側半月板損傷。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壓者位於一側一手握足,一手固定膝關節,使患者膝關節極度屈曲,盡力使脛骨長軸內旋,醫者固定膝關節的手放在膝外側推擠膝關節使其外翻,小腿外展,慢慢伸直膝關節。按上述原理作相反方面動作,使膝關節外旋內翻,小腿內收,然後伸直膝關節。

  陽性體徵:膝關節有彈響和疼痛。

  53、研磨提拉試驗(阿普萊試驗)

  1、擠壓研磨試驗:半月板破裂或關節軟骨損傷

  檢查方法:患者俯臥位,膝關節屈曲90°,醫者一手固定國窩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向下壓足,使膝關節面靠緊,然後作小腿旋轉動作。

  陽性體徵:膝關節有疼痛。

  2、提拉試驗:側副韌帶損傷

  檢查方法:本試驗有助於鑑別損傷發生在半月板還是在側副韌帶。患者俯臥,膝關節屈曲90°,醫者一手按住大腿下端,另一手握住患肢足踝部,提起小腿,使膝離開檢查床面,作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活動。

  陽性體徵:出現膝外側或內側疼痛。

  54、屈膝旋轉試驗(梯布瑞爾-費舍試驗):半月板破裂

  檢查方法:患者坐於床邊,雙膝屈曲足下垂,醫者位於其前方用拇指壓在患者關節間隙的前側方,相當於半月板處,另一手內旋和外旋患者小腿,反覆多次。

  陽性體徵:在醫者拇指下突然感到有物體移動並引起疼痛。

  55、膝側副韌帶損傷試驗:膝關節內側(外側)副韌帶損傷或斷裂

  檢查方法:檢查時患者仰臥位,膝關節伸直,醫者一手扶膝側面,另一手握住踝部,然後使小腿作被動的內收或外展動作。如檢查內側副韌帶,則一手置患者膝外側推膝部向內,另一手拉小腿外展。若檢查外側副韌帶,則一手置膝內側推膝部向外,另一手拉小腿內收。

  陽性體徵:膝關節產生鬆動感,內側(外側)有疼痛。

  56、半月板重力試驗:半月板損傷或盤狀半月板

  檢查方法:檢查外側半月板時,患者側臥位,將大腿墊高,使小腿離開床面,囑患者作膝關節的屈伸運動,使外側半月板受到擠壓和研磨。然後,再作反方向的側臥,上面的腿略外展,作膝關節屈伸活動,使內側半月板受到擠壓和研磨,若無彈響和疼痛,內側半月板正常。

  陽性體徵:檢查外側半月板時,如有外側發生疼痛或出現彈響即為陽性。檢查內側半月板時,若出現彈響和內側疼痛,即為陽性。

  57、抽屜試驗:膝關節交叉韌帶有無斷裂

  檢查方法:檢查時患者仰臥位,雙膝屈曲90°,醫者坐在床邊,用大腿壓住患者的足背,雙手握住小腿近端用力前後推拉。

  陽性體徵:如果小腿近端向前移動,表明前交叉韌帶斷裂;反之,有向後過多的移動,表明後交叉韌帶斷裂。

  58、浮髕試驗:膝關節腔內積液

  檢查方法:檢查時患者腿伸直,醫者一手壓在髕上囊部,向下擠壓使積液侷限於關節腔。然後用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髕骨內、外緣,食指按壓髕骨。

  陽性體徵:可感覺髕骨有漂浮感,重壓時下沉,鬆指時浮起。

  59、交鎖徵

  檢查方法: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讓患者作膝關節屈伸活動數次。

  陽性體徵:出現關節疼痛且不能屈伸。

  半月板撕裂、移位而發生膝關節絞鎖。此時,內外旋轉小腿,屈曲膝關節,然後旋轉並伸直小腿,直到半月板滑到合適的位置。膝關節能屈伸自如為止。則交鎖緩解。

  60、擠壓小腿三頭肌試驗:跟腱斷裂

  檢查方法:患者俯臥,足垂於檢查床邊,醫者位於一側用手擠捏患者小腿三頭肌,正常時可引起足踝跖屈。

  陽性體徵:無跖屈活動。

  61、踝關節背伸試驗

  本試驗是鑑別腓腸肌與比目魚肌攣縮的特殊檢查方法。

  檢查方法:讓患者屈曲膝關節,因腓腸肌起點在膝關節線以上,此時,腓腸肌肌鬆馳,踝關節均能背伸。

  陽性體徵(一):當膝關節伸直時,踝關節不能背伸。

  臨床意義:腓腸肌攣縮。

  陽性體徵(二):若伸膝或屈膝時,踝關節均不能背伸。

  臨床意義:比目魚肌攣縮,

  62、伸踝試驗:小腿有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檢查方法:檢查時讓患者伸直小腿,然後用力背伸踝關節。

  陽性體徵:小腿肌肉發生疼痛。

  63、前足擠壓試驗:跖骨骨折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用手握住患者前足部橫向擠壓。

  陽性體徵:出現劇烈疼痛。

  64、跟軸線測量:足內翻或外翻畸形

  檢查方法:患者站立位,若小腿正中線與足跟縱軸一致為正常。

  陽性體徵:跟骨軸線向小腿正中線外側或內側偏斜。

  65、足長軸與兩踝連線的測量:前足外展畸形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從足跖面檢查,足長軸與兩踝連線相交,正常時足長軸向脛側傾斜45°,因此兩線相交的外上角正常應為95°。

  陽性體徵:兩線相交成直角。

  66、足指數測定法

  檢查方法: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處到桌面的距離為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二足趾尖的長度為足長度。

  正常足指數:(足弓高度×100÷足長度)29--31

  陽性體徵和臨床意義:扁平足指數小於29,嚴重者指數在25以下。高弓足指數小於31。

  67、足頂角測定

  檢查方法:把第一跖骨頭、內踝、跟骨結節三點連成一個三角形,頂角95°為正常。

  陽性體徵和臨床意義:

  高弓足頂角達60°左右,

  扁平足頂角達105-120°。

  靠跟骨側的底角正常為60°,

  扁平足約在50-55°,

  高弓足約在65-70°。

  68、足內、外翻試驗:

  同側疼痛,提示有內踝或外踝的骨折。

  對側疼痛,提示內側或外側副韌帶的損傷。

  檢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醫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足,將踝關節極度內翻或外翻。

  陽性體徵:出現同側或對側疼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