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高揚

  股骨頸骨折約佔全部骨折的3.58%,在老年人中很常見。同時,青壯年患者人數也在逐年增加。隨著對股骨頸骨折診治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多的認識到積極的手術治療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命。而多枚空心加壓螺紋釘固定股骨頸骨折則是目前主要提倡的方法。如何在術中利用C形臂快速便捷的動態瞭解導針的方向及位置,瞭解股骨頸骨折對位對線情況,則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股骨頸骨折患者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2.5歲。按Garden分型:Ⅱ型7例 Ⅲ型15例 Ⅳ型6例;或無移位型7例移位型21例。

  1.2術前準備及手術時機

  入院後完善術前檢查,針對患者全身情況分別予以控制血壓、血糖及進行其他內科疾病治療。28例行骨折復位內固定治療,3例行人工關節置換。分別是一例股骨頸骨折合併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一例年齡78歲合併肺源型心臟病,一般情況欠佳的病人;一例為復位內固定術後三週內固定物失用病人。儘量在24-48小時內手術。31例病人均行急症或儘早的手術治療。本組手術距受傷時間2-118小時,平均24.5小時。

  1.3手術方法

  麻醉成功後,病人仰臥於手術檯上,患髖部墊高。首先矯正短縮外旋畸形,伸直位外展外旋牽引患肢並外展內旋患肢,若正位像上骨折復位取患髖大轉子下方小的縱行切口,顯露大轉子下方骨質。沿股骨頸方向在平行導向器的輔助下打入2-3枚導針。在這裡要注意安放平行導向器時須緊貼大轉子下方縱行骨質,勿偏前和偏後,同時注意頸幹角和前傾角,因為患肢的內旋只能部分抵消或不能抵消前傾角。C形臂X光機透視股骨頸正位,然後屈髖屈膝外展患肢,即蛙形位透視觀察導針在股骨頸軸位上的位置。都滿意後測量導針深度,即可旋入2-3枚空心加壓螺紋釘。若開始時多次復位欠佳,可考慮在顯露大轉子下方縱行骨質時,顯露前方骨折線,進行有限切開復位。復位滿意及堅強內固定結束後,因關節腔內的出血及血凝塊將增加關節腔的壓力,產生所謂的“填塞效應”(temponade effect),故應行關節腔內穿刺,以減低關節腔內的壓力,對降低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有一定作用。

  1.4術後處理

  術後即穿“丁”字鞋,外展位患髖及患膝制動。除應用抗生素之外,應用改善微迴圈的藥物。其他注意事項同一般骨折手術後處理。

  2、結果

  31例病人獲平均16.5個月(8-36個月)隨訪,28例內固定手術病人X線均示骨折解剖復位,後期隨訪26例骨性癒合,1例骨折不癒合,1例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3、討論

  3.1是行骨折內固定還是人工關節置換術

  對於絕大多數股骨頸骨折病人,戴克戎[1]等認為有效的內固定術仍應作為新鮮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2]亦認為對於新鮮股骨頸骨折首先應考慮解剖復位,使用可靠的內固定。Haidukewych GJ[5]等認為股骨頸囊內骨折手術方式應根據患者條件(年齡比骨折移位程度更重要)進行選擇,對於70歲以下患者,不論骨折移位與否,均應先用鬆質骨螺釘固定;對70歲以上、有移位患者,則首先考慮關節置換術。特別是對於股骨頸頭下型骨折病人更應嘗試解剖復位堅強內固定,理由如下:(1)雖然人工關節置換可以儘快活動肢體和部分負重,減少臥床併發症。但是,隨著內固定材料的發展和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當代的內固定完全可以滿足以上要求。骨折癒合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多數文獻報道股骨頸骨折術後癒合率為85%-95%,Cassebaum93%[4],Asnis96%[4]。本組骨折術後癒合率92.8%,但由於病例少,有待進一步探討。(2)雖然高位骨折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率高,但只有不到50%的病人因症狀需要進一步治療[2]。(3)雖然面臨骨折不癒合,但就囊內骨折而論,骨折部位對癒合無明顯影響,或很少影響[3]。且這部分病人包括非高位骨折病人。同時,接受的治療也不全是人工關節置換。(4)人工關節置換創傷及失血相對要大,面臨可能的翻修,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當然,若無法滿意復位及牢固固定或病人全身情況差,估計無法耐受再次手術,或患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的病人我們選擇人工關節置換。另外,對於65歲以上病人可根據以上情況作出個性化治療方案。具體的相對適應徵和絕對適應徵請參見《凱氏手術學》第8版,國際上對此予以承認。

  3.2股骨頸骨折復位內固定的原則

  股骨頸骨折復位內固定的原則是早期微創解剖復位,合理多枚釘固定。早期或急症手術有利於儘快恢復骨折後血管扭曲、受壓或痙攣;最大程度的解剖復位可獲得最大程度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股骨頭血運重建,是內固定成功的重要條件;牢固的內固定特別是近年來廣泛流行的多枚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取得良好手術效果。本組使用多枚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取得良好手術效果亦證實這一觀點。

  3.3是否需要骨科牽引床

  根據我們的經驗,術前必要的牽引及術中良好的麻醉是獲得解剖復位的前提,而解剖復位是內固定成功的重要條件。基於此我們放棄了以前藉助骨科牽引床復位的方法。此方法不利於靈活調整患肢的位置,患髖活動受限,不能充分選擇各種不同的復位方法,牽引不確實。而仰臥於普通手術檯上,則可以利用Whitman法牽引患肢,同時在大腿根部加反牽引,待肢體原長度恢復後,行內旋外展復位。更為重要的是若此方法復位欠佳,還可選擇改良的Whitman法,即屈髖屈膝90。位牽引。適當內旋或外旋患肢糾正後傾或前傾,獲得最大程度的滿意復位。

  3.4患髖蛙形位透視在手術中的優點和缺點

  患髖蛙形位透視採取的投照體位是髖和膝部屈曲,大腿外旋,與檯面成30。以 應用價值,同時對無C形臂的基層醫院可以不用改變手術病人的體位進行攝片,簡化了操作。另外,患髖蛙形位透視的優越性同樣可以體現在股骨頭髓芯減壓導針定位、DCS固定導針定位以及股骨頸骨折其他內固定器材手術中。缺點是手術病人及醫護人員接受X射線的輻射較多,應加強防護。

  綜上所述,患髖蛙形位透視下輔助復位可最大程度的復位,簡化了術中透視操作;新鮮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是骨折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