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川石斛15g 麥冬15g 山藥15g 川黃連3g
谷麥芽各15g 生山楂15g 扁豆15g 北沙蔘15g
【煎服法】
將上藥置於非金屬罐中,加冷水淹過藥物2cm,浸泡一小時後,先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25分鐘,倒出藥汁,加水再煎,連續三次,並將三次藥汁混合,分三次服用,每次服150~200ml,小兒每次服50~100ml。
【功能主治】
開胃養液,健脾化食。主治因脾胃陰虛所致的胃納減少,用於不飢不食或飢而不食,食不知味,口渴思飲,大便乾結,脣紅,多汗,煩躁,脈細數,舌質紅舌苔薄黃,或舌苔剝落,少津液。
【方解】
本方專為胃陰虧損而設。胃陰被劫,津液虛虧,不能濡潤胃腸,故遣用川石斛益胃生津,養陰而不滯脾為君藥;生山楂消食健胃,北沙蔘養陰益胃,山藥養胃生津,麥冬養陰生津,共為臣藥;扁豆健脾開胃,谷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麥芽行氣消食;川黃連味苦健胃清熱,共為佐使。諸藥合用,陰液得復,胃納得開,食入能化而諸證悉解。
【加減運用】
凡久病陰液虧損明顯者,可加生地黃、玄蔘;口渴思冷飲者加玉竹、花粉;大便祕結者加冬瓜仁、熟大黃;心煩不眠者加淡竹葉、生梔子;夜間多汗者加冬桑葉、北五味子;手足心熱者,加地骨皮、知母。
【注意事項】
凡脾氣虛,中焦溼滯所致納谷不香,腹脹便溏,口乾不思飲,舌苔白膩、白厚,或白如積粉,不可用本方。黃連、大黃在方中只能暫用,不可久用,劑量宜控制在3―5g以內,以防苦燥傷陰。
【運用體會】
本方用於熱病後期,或久病、重病之後,惡性腫瘤術後,或經放療、化療之後的陰傷厭食者,有一定療效;對兒童營養不合理,過多煎炸、燒烤食品所致的陰傷厭食者有特效。啟用本方時尚應注意飲食調攝,並堅持較長的療程,才能保證療效。臨床上慢性胃炎、厭食症、肝炎、肝硬化、腫瘤放化療副反應等,可參照本方辨證論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