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靖剛

  現在有很多人聽說過“封閉”一詞,包括大多數醫務人員也經常順口說出。

  那麼到底什麼是“封閉”呢?

  “封閉”療法是二十世紀初起源與前蘇聯和英國,又稱“普魯卡因封閉”療法,起初是醫生將普魯卡因注射於人體的區域性痛點,以阻斷病變部位的不正常刺激向大腦的傳導,因而改變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加速疾病的痊癒。。

  “封閉”一詞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現在國內的,那時由於和國外的學術資訊交流很困難,難以瞭解國外的正確的術語,時間長了,“封閉”一詞也就被叫習慣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現在有的醫務人員在疼痛點、穴位或神經末梢處注射多種藥物來緩解疼痛,他們自稱為"封閉療法",注射的藥物種類繁多,例如在注射液內加入激素、抗生素、動物血液製品、中藥製劑、抗免疫製劑等。

  在國際文獻中,從英文、俄文和日文的疼痛文獻中找不到"封閉"一詞的來源,但目前仍有不少國內醫生將“神經阻滯”或“注射治療”稱為“封閉”。 有的醫生應用區域性這類治療雖然有時能緩解部分患者的症狀,但也發生了許多併發症及醫療糾紛的事例。

  那麼在疼痛病治療中採用的注射療法是封閉嗎,答案是否定的。應該稱為“神經阻滯療法”。

  神經阻滯,係指用藥物等手段可逆性的阻止了神經衝動的傳導,打斷疼痛的惡性迴圈,準確的注射部位能消除引起神經疼痛的原因,是目前國內外治療疼痛病的常用手段。神經阻滯療法用的藥物有時會含有小劑量的激素和維生素B1    和B12,主要目地就是消除神經根的水腫、神經周圍的無菌性炎症刺激,同時維生素B1和B12對神經有營養作用,幫助神經恢復正常傳導功能。

  可是有一些人甚至包括某些醫務人員認為藥物中含有激素,激素會使人骨質疏鬆。有文獻報道:隔日給予可的鬆25毫克,1年後小樑骨骨量減少3.5%。再如,治療某些免疫系統疾病要長期應用大劑量的激素,有些人出現了滿月臉、水牛背的激素副作用,合理停用一段時間後也會恢復正常。激素的副作用與應用的劑量和應用的時間長短有直接的關係。況且目前治療疼痛病應用的激素均為緩釋類,有較強的炎症趨向性,也就是說能吸收到體內的激素含量極少,還不及我們正常人感冒發燒時靜脈使用地塞米松5毫克量大,可見在疼痛治療時所用的那一點點激素是微不足到的。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在疼痛治療中就可以隨便使用激素,只有在明確疼痛是因為神經水腫、無菌性炎症刺激引起時才能應用。

  神經阻滯療法在國際上被醫學界廣泛認同,但必須是具備一定操作技術和臨床經驗的疼痛病治療醫生來實施,這點在疼痛病治療發達的日本醫學界規定尤其明確和嚴格。目前在國內比較有名氣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疼痛診療中心主要採取神經阻滯療法,目前已經治癒各種疼痛病人近5萬多例,未發現有因為注射藥物引起的併發症。

  我國衛生部於2007年7月下發通知,根據中華醫學會和有關專家建議,決定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疼痛科”診療科目,在二級以上醫院開展“疼痛科”診療科目診療服務。規定了執業範圍和具體操作規程,其中就有神經阻滯療法。因此疼痛病患者完全不必要擔心注射療法,有時候看似簡便、經濟的方法,往往會解決大問題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