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張強

  12、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B病毒引起,多見於青少年。臨床表現有發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見於70%的患者,淺表淋巴結均可受累,但以頸部最為常見),肝脾腫大 (僅10%的患者。肝大者佔20%一62%,並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狀。肝功能異常者可達2/3,部分患者有輕度黃疸。約半數病人有輕度脾大,有疼痛及壓痛,偶可發生脾破裂。),皮疹 (約10%左右的病例。患者在病程1-2周出現皮疹,呈多形性,以丘疹及斑丘疹常見。也可有蕁麻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偶見出血性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位,1周內消退。部分患兒可有上眼瞼浮腫。),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感染後體內出現抗EBV抗體。少數嚴重病例可有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及周圍神經根炎等。在不同病期,個別患者可出現不同臟器受累的臨床表現。在急性期可發生心包炎、心肌炎。在整個病程中患者都可出現神經症狀,如格林一巴利綜合徵、腦膜腦炎等。在後期偶可發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患者也可出現腎炎、胃腸道出血(因淋巴組織壞死潰爛所致)、間質性肺炎等症狀。90%以上可恢復。 病程多為1~3周,少數可遷延數月。偶有復發,復發時病程短,病情輕。本病預後良好,病死率僅為1~2%,多系嚴重併發症所致。

  13、 惡性組織細胞病(惡組)

  常表現為高熱、貧血、出血、淋巴結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全身衰竭。診斷主要靠反覆骨髓塗片及淋巴結活檢尋找形態各異的異常組織細胞和多核巨噬細胞。該病應與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相鑑別,後者為數量增多而形態正常的組織細胞。

  14、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多見於中青年女性,有長期不規則發熱、典型皮疹、關節症狀、多器官損害症狀、白細胞降低、免疫學異常等,部分病例伴區域性或全身淋巴結腫大。

  15、 組織細胞增生症X 又稱朗格罕(Lange-rhan)組織細胞增多症

  為一組少見的病因不明的病理上主要以分化較好的組織細胞增生為特徵的疾病。病變累及肝脾、淋巴結、肺、骨髓、面板等。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分為三型:①勒一雪(Letterer-Siwe病),多於1歲以內發病,高熱,紅色斑丘疹,呼吸道症狀,肝脾淋巴結腫大;②韓一雪一柯(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顱骨缺損、突眼和尿崩症為三大特徵;③骨嗜酸性肉芽腫,多見於兒童,以長骨和扁平骨溶骨性破壞為主要表現,本症診斷及分型要根據臨床放射及病理檢查綜合考慮,有條件證實組織細胞為朗格罕細胞則診斷更為確切。

  16、   白血病

  發熱、淋巴結和肝脾腫大。根據根據血和骨髓中細胞型別及原始細胞、幼稚細胞的特徵和細胞化學染色等可作出診斷。

  17、 淋巴瘤

  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為特徵,有B症狀的常有發熱。診斷主要靠淋巴結活檢病理,並常需要免疫組化、流式細胞儀的檢驗,有些則需要染色體檢查和基因重排檢查。外周血象、骨髓對某些型別的淋巴瘤例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等有重要診斷價值。

  18、 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Waldenstrom, WM)

  為一特殊型別的淋巴瘤。是分泌大量Ig的漿細胞樣淋巴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發病率相對較低,易於誤診。臨床表現為貧血(80%以上患者)、感染、出血(40% 以上患者)、肝脾淋巴結腫大(20%~40%)、腎小球腎炎  (〈5%的患者)及由於血黏度增高引起的神經症狀、視力障礙、雷諾現象、血管栓塞症狀等。由於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易出現細菌性感染。溶骨性骨質破壞少見。血清電泳出現M成分,免疫電泳證實為單克隆IgM,骨髓中有典型的漿細胞樣淋巴細胞浸潤可以確診。

  診斷依據:

  1、老年患者有不明原因貧血及出血傾向。

  2、中樞和/或周圍神經系統症狀。

  3、視力障礙。

  4、雷諾現象。

  5、肝脾淋巴結腫大。

  6、血清中IgM>10g/L。

  7、可有全血細胞減少,外周血可出現少量(<5%)不典型幼稚漿細胞。

  8、骨髓、肝、脾、淋巴結有淋巴樣漿細胞浸潤。

  9、血液粘稠度增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