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民間叫"腦中風",包括腦梗死,腦出血,TIA(俗稱:小中風)。但由於很多人對疾病不瞭解,認識上存在誤區,常常會在病人突發腦中風,而家屬在著急病人病情的同時,對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意見一時難以決斷,導致配合不良,有時就會延誤治療,影響病人的康復。那腦中風後常見的幾個誤區有哪些呢?
誤區1:等等看,也許就好了。
有些人出現腦卒中前兆時卻完全不自知,常覺得忍一忍就會好的,卻因此錯失了最佳診療時間,落下了終生殘疾,甚至於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所以預先了解腦卒中的先兆尤為重要。
常見的腦卒中的先兆有:
1、面部、舌、肢體麻木;
2、突然嘴歪,語言不利、失語、肢體無力、持物失落或突然摔倒;
3、眩暈,感覺四周物體旋轉或自身旋轉,伴有噁心、走路不穩;
4、突然頭痛或劇烈頭痛伴嘔吐;
5 、突然一側眼睛黑朦或視物模糊,但持續時間短;
6、突然對近期發生的事件失去記憶,或個人日常生活習慣、判斷力發生改變。
正確的處理:重視腦卒中的先兆,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家人出現腦卒中先兆,要儘早送到醫院就診。腦卒中患者如果符合適應症,可以在發病6
h之內(最好3小時之內)進行溶栓治療,常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及早藥物治療可以避免進一步發展為嚴重的腦卒中。
誤區2:為什麼進了醫院病情反倒更嚴重了?
臨床上有一種病症叫做進展性腦卒中,指的是腦梗死發生後的一段時間內,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繼續加重的一種臨床過程。進展的時間長短不一,從數小時到十餘天不等。發病率在20%-40%,致殘率、死亡率均較一般腦卒中高。同時,卒中後水腫常常在腦卒中發生後6
h出現,電鏡下可見細胞周圍發生水腫, 24 h 水腫明顯, 2-4 d 加重,逐漸達到高峰,可持續7-10
d。所以,腦卒中患者進醫院後病情反倒會相對加重,其實是個疾病的發展過程。
誤區3:就算不吃東西,也不要插胃管腦卒中的病人,可能出現吞嚥功能障礙,為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及水、電解質平衡,需要插胃管鼻飼營養液。
由於認識不夠,很多病人認為插胃管太受罪拒絕插胃管,其實這種選擇有弊無利。
插胃管的好處有:
一、鼻飼可使胃黏膜接觸食物時間增加,從而保護胃黏膜,防止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從而改善營養狀況,滿足病人機體對營養的需求,增強體質,有利於康復。
二、預防進食時嗆咳、誤吸,導致遷延不愈的肺部感染。
三、增加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誤區4:一發病,紛紛前來探望患者表達關心腦卒中患者急性期需要安靜臥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聲光刺激。
但很多時候,親朋好友一聽說患者生病了,紛紛趕來慰問,其實這對患者的恢復極為不利。患者剛遭受疾病的重創,身體非常虛弱,應付探望人員消耗體力,同時,增加患者心理上的壓力,造成情緒波動,影響血壓升高,不利於疾病的康復。外來人員帶入的細菌還會增加患者感染的機會。
誤區5:病人發燒是因為著涼感冒嗎?
腦卒中患者常常會有體溫升高,因為腦卒中病人的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受損,導致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中樞性高熱,所以藥物也不能使體溫降下來,往往需要物理降溫。中樞性高熱可在原發病的基礎上,導致腦血管擴張,增加腦部代謝及自由基釋放,加重腦水腫和腦細胞的損害,危及患者生命。中樞性高熱其發熱特點是體溫可驟然升高至40度以上,持續不降呈稽留熱,但無寒戰;四肢溫度不高,頭部及軀幹部溫度極高;面板乾燥、無汗。
物理降溫的方法常有:區域性冷療法,包括冰袋、冰帽、冰毯;全身冷療法包括酒精擦浴、溫水擦浴等。亞低溫療法在臨床應用中多為輔助治療方法,具有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腦組織耗氧量及代謝率,提高對缺氧的耐受性,減輕腦水腫,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及保護血腦屏障的功能,改善預後、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作用,提高愈後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亞低溫療法逐漸成為輔助治療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誤區6:腦損傷後能保住性命就萬事大吉,沒必要進行康復治療。
其實腦損傷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康復治療階段,即病情穩定以後一個月內,最遲半年內,需進行康復治療。很多患者及其家屬因不瞭解這個階段而錯過了功能康復的機會。腦卒中後,患者若能進行積極的康復治療,可使大部分的患者重新擁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崗位。所以,只有正確認識了腦卒中,我們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配合醫生、護士做好搶救治療工作,從而將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疾病康復的利益最大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