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主管技師 馬曉磊

  中風後的患者常會出現肩痛伴或伴有手腫痛,常常誤認為肩周炎、風溼、深靜脈血栓等疾病,住院期間出現時常被患者誤認為治療效果差,其實這是中風後的一種併發症,叫做肩手綜合徵,簡單介紹如下:

  一、概念:

  指腦血管病患者在恢復期的患手突然浮腫、疼痛和患側肩疼痛,並使受的運功機能受到限制。肩手綜合徵是中風病常見的合併症之一,多發於卒中後1~3個月,最早可能在發病後第3天發生,最遲則為6個月。

  肩手綜合徵一旦發生,將嚴重妨礙康復,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手和手指變形,使手的功能全部喪失,應及早進行治療。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確切機制未明。

  (一)外在因素:

  1、長時間患肢不活動

  2、不良肢位

  3、機械作用直接導致浮腫

  4、繼發性外傷

  5、肌無力失去泵的作用

  6、腕關節強制性掌屈

  7、治療者過度腕關節伸展導致的炎症樣的浮腫和疼痛。

  8、長時間患手輸液。

  9、長時間反覆使用患手。

  10、長時間腕關節強制性掌屈

  總之,水腫、疼痛、ROM受限等因素導致惡性迴圈,最終導致該徵的發生。

  (二)內在因素:

  頸交感神經受刺激學說:

  急性腦血管病發作,刺激了頸交感神經系統,強化了從病變到頸髓的向心性衝動,在脊髓頸段后角形成病理性反射環路。

  實驗證明:

  1、強制性過度腕掌屈,手的靜脈迴圈將嚴重阻斷。

  當腕關節處於中間位時,將造影劑注入手背的靜脈內,在X線下觀察造影劑流到是通暢的。腕掌屈後,則造影劑流到不暢。

  2、卒中患者肩下降、上肢內收肌群肌張力增高、痙攣明顯額偏癱患者,則進一步壓迫腕關節而使造影劑的迴流更為受阻。

  推斷:

  妨礙靜脈迴圈的腕關節屈曲機制可能是偏癱患者發生肩手綜合徵的最基本原因。

  考慮有關偏癱患者肩手綜合徵的程序,以上試驗具有實際意義:

  為何66~74.1%的患者發生的卒中後1~3個月?

  因為此期間患者難以得到在急性期時那樣的護理以及監護,患者的手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強制性的掌屈位,而沒有及時發現或忽略。

  當上肢肌張力相對較低時,已經存在患手的腕關節以及肩關節屈曲,而腕關節伸肌群的張力確實低下,導致不能對抗腕關節的屈曲。

  左側偏癱的部分患者存在忽略症,或感覺功能嚴重障礙,不能注意不良良肢位的存在。

  早期水腫手背佔優勢原因?

  因為手的靜脈和淋巴管從解剖看幾乎都在手背有關。

  患者浮腫侷限,大多終止在腕關節的近端?

  因為無論晝夜,患者腕關節始終處於一定程度的掌屈,特別是當沒有對此不正確的姿勢給予監視或校正時。

  三、臨床表現:

  肩手綜合徵分為三期

  1期:

  以腕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腫脹,被動活動後可有劇痛為特徵。

  患手突然浮腫,很快發生患側運動範圍明顯受限。

  水腫主要出現在患手的手背,包括掌指關節、拇指及2~5指,面板失去皺褶,尤其是近端和遠端的指間關節。

  水腫觸及有柔軟感和膨脹感,且常終止於腕關節及近端。

  手的肌鍵被掩蓋而看不出;手顏色變為橘紅或紫色,尤其是手處於下垂位時;手有微熱和潮溼感,指甲蒼白或不透明。

  有患肩和腕關節疼痛,ROM受限,尤其前臂被動外旋時,腕關節掌屈時更為嚴重。

  指間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突出的指骨因水腫而完全看不出。

  手指外展嚴重受限,近端指間關節僅能稍稍屈曲,完全不能伸展,被動屈曲即疼痛;遠端指間關節可伸展,但屈曲幾乎不可能,且屈曲時即感疼痛。

  2期:

  以面板與手的小肌肉明顯萎縮或攣縮為特徵。

  手及手指有明顯難以忍受的壓痛加重。

  肩痛、運動障礙和手的水腫減輕。

  血管運動性變化,如面板溼度增高和發紅。

  患手面板和肌肉明顯萎縮,常可見手掌腱膜增厚和手指呈爪型及手指攣縮。

  X線透視可見患手骨質疏鬆樣變化,肉眼可見腕骨間區域的背側中央和掌骨和腕骨相結合部出現堅硬隆起。

  3期:

  水腫和疼痛完全消失,手的活動能力永久喪失,成為固定的特徵性的畸形手。

  腕屈曲偏向尺側,背屈受限,掌骨背側隆起固定無水腫。

  前臂外旋受限。

  拇指和食指間部分萎縮,無彈性。

  指間關節處於輕度屈曲位,即使能作屈曲,也是在很小的範圍內。

  手掌呈偏平,拇指和小指顯著萎縮

  壓痛以及血管運動性變化消失。

  1期:持續1~6個月,立即治療常可控制發展,且自然治癒。

  2期:平均持續3~6個月,預後不良。

  3期:不可逆,患手完全廢用。

  四、預防:

  應儘可能避免產生浮腫的因素:

  1、在床上以及輪椅上保持正確的姿勢,特別是患側上肢的位置:床上良肢位,輪椅安置擱板

  2、注意患肢負重訓練的強度及持續時間。

  3、儘可能不要患手補液。

  4、防止對患手的任何外傷。

  五、治療:

  治療原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其發病3個月是最佳治療時期,一旦慢性化則尚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案。

  1、使掌指關節伸展,防止腕關節掌屈,以促進靜脈迴流。

  2、向心性纏繞壓迫手指。

  3、冰水浸泡:冰與水之比為2:1,時間以患者可耐受為準。

  4、冷水-溫水交替浸泡法:此法比上法易接受,冷水溫度為10度,熱水為40度,先浸泡溫水10分鐘,在浸泡冷水20分鐘。

  5、主動運動法:仰臥位健手協助患手上舉,或健手握住患手上舉上肢,來回擺動等。

  6、被動運動法:患肩、腕、手指的被動關節活動範圍訓練。

  7、淋巴葆、氣動手、中藥浸泡、中藥燻蒸、鍼灸等。

  8、其他:1%可卡因7ml+可的鬆2mg患側星狀神經節阻滯,每週2~3次;口服皮質激素30mg/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