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甲狀腺乳腺外科 主任醫師 楊振林

  濱州及其周圍地區是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一個單位出現多人發病的情況,甚至一個樓房多人發病,所以,各個單位在健康查體時把甲狀腺列為重點篩查專案。在已經確診的病人中,90%以上是乳頭狀甲狀腺癌。為了知道大家就診和術後複查,我在這裡就此做科普性說明。

  甲狀腺癌(Tc)占人體惡性腫瘤的1%,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甲狀腺癌在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發生,好發年齡女性為50~54歲,男性為65~69歲。分化甲狀腺癌作為一種可治癒的惡性腫瘤,要求我們治療必須規範化,其病理型別較多,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外科手術。

  1、乳頭狀癌:甲狀腺乳頭狀癌(PTC)是TC最多見的型別。約佔70%,它轉移較早,以頸淋巴結轉移最為常見,一般為40%~50%。高達68.72%~84。外科手術治療目的是切除所有頸部腫瘤組織包括甲狀腺及所累及的頸部淋巴結。對原發灶的切除,長期以來爭論的焦點是全甲狀腺切除,還是患側腺葉加峽部切除或加對側腺葉次全切除,前者的主要理論依據:

  (1)強調多癌灶。TC多癌灶已有報告並目前被專家認可,有資料表明,一側癌行患側葉切除,日後對側10%~24%出現癌,而全甲狀腺切除,對側複發率2%。

  (2)全甲狀腺切除,注意保留對側腺葉後包膜,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可減少到2%~5%;後者主要根據:

  (1)對側腺葉隱性癌灶出現臨床癌比率不高。

  (2)與全甲狀腺切除遠期療效相比無統計學差異,國外盛行全甲狀腺切除,國內許多專家採用後者。

  2、關於甲狀腺癌頸清掃術:60年代以前頸淋巴結清掃術普遍採用傳統性頸淋巴結清除術,它主要切除氣管前、氣管旁,頸內靜脈區,鎖骨上區,副神經區淋巴結以及胸鎖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頸內靜脈,副神經連同周圍軟組織一併整塊切

  除。由於其破壞性大,術後面腫,垂肩,頸部畸形等後遺症明顯,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提高,對傳統性頸清掃

  術進行改良,保留了頸內靜脈,副神經和頜下腺,另外再保留肩胛舌骨肌,頸外靜脈。術後明顯減少面腫,肩痛等手術後遺症,但不影響療效。逐漸功能性頸清掃術被充分肯定及得到廣泛應用。

  3、甲狀腺癌再次手術:由於認識水平和技術條件等因素,不少TC的原發灶和頸淋巴結轉移灶清除都不夠規範,所以癌腫的殘留和復發,屢見不鮮,文獻報道二次手術的殘癌率為42%~65%,並且大多TC屬低度惡性,發展慢,所以再次手術是必要的。由於TC中有些生物學行為較惡性,浸潤性強,再加上首次手術所造成疤痕粘連,待頸部出現複發性腫塊時,二次手術易出現手術併發症,手術難度大,所以二次手術不宜拖延。二次手術最好不超過3個月。二次手術的方式應根據首次手術方式.病人的檢查情況及型別綜合分析。

  對甲狀腺殘留患葉連同腺床周圍纖維結締組織及部分粘連的頸前帶狀肌全部,對側腺葉可行次全切除,手術中要分離喉返神經並加予保護.避免損傷喉返神經所致的後遺症”’。對頸部觸及腫大淋巴結或探及同側頸部有淋巴結腫大。做同側改良式頸清掃,有遠處轉移行甲狀腺全切除後放射碘治療,亦能取得較好效果。二次手術及時,大大提高TC的外科療效。由於二次手術複雜,技術要求高,所以,最好第一次完成手術;如果的確需要二次手術,最好選擇有經驗的大夫實施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