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風先治神 中風主要表現為腦神的變化,是由於各種內外致病因素導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發為中風。神匿→神怠→神傷→神散是中風逐漸加重的整個過程之表現。針刺中風治神分三步:第一步醒神,第二步調神,第三步安神、養神。
治癱要治攣 肢體癱瘓和肢體攣縮(既攣又痿)是中風的主要表現特點,武連仲教授認為,陽經肌力的恢復不足和陰經肌張力不斷增強是主要原因。臨證發現,很多病人在陰經肌力恢復的同時,伴隨陰經肌張力的增高,如不能正確治療會導致肌肉攣縮、關節屈曲,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武連仲教授根據患者肢體陰陽經的經脈虛實變化,採用循經行氣刺法,梳理三陰經氣,調整肢體屈的功能;採用飛經走氣刺法,行三陽經氣,調整肢體伸的功能。治癱要治攣,能屈也能伸,是中風肢體功能恢復的關鍵。
治陰亦治陽 《內經》:“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提出陰陽之間相互依存,即所謂的“陰陽互根。”《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中風的治療上,要善於“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根據經脈的虛實和臟腑的變化靈活選用腧穴和採用刺灸方略,從而達到陰平陽祕。
治近亦治遠 中風患者肢體的遠端恢復難於近端恢復。依據生理病理學特點,肢體近端先恢復,遠端後恢復,所以鍼灸取穴要遠近結合,側重於遠端;遠端取穴既要精少,更要得氣,足內翻和足下垂常用大鐘與足臨泣,大鐘施以提插瀉法,足臨泣施以提插補法,達到扶正糾偏之作用;笨拙無力常用太溪與復溜,施以提插補法,以柔筋健骨、益腎固本;手指與小臂運動障礙常用四瀆、合谷、外關、手三裡、曲池,施以提插手法激發經氣,能有效增強肌力,降低肌張力。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腦損傷後,腦可塑性的發生和功能重組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腦卒中後功能重組可以分成4個階段:
1、腦卒中後的即刻改變,整個神經網路都處於一種抑制狀態,這與遠隔功能抑制的理論相一致。
2、未受損半球的增量調節和過度活動。
3、雙側半球運動相關區域的啟用減低,在這一階段,殘存的神經網路建立新的平衡。
4、腦卒中後恢復的慢性階段。
腦損傷後功能重組的動態變化提示,在腦卒中恢復的不同時期,應採用不同的鍼灸方法才能促進腦功能的重組和運動功能的恢復。這印證了武氏治神針法治療中風根據患者神的變化,分步施以醒神、調神、安神、養神的治療法則。而辨中風之神與氣、陰與陽、陰陽經中的剛柔緩急、剛柔緩急中的遠近風攣則順應腦卒中功能重組的動態變化,採用相應鍼灸處方,達到個性化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