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主任醫師 李建功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congenital dilatation of the bile duct)又稱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是小兒較常見的膽道畸形,一般認為亞洲人發病率較歐美為高,在嬰幼兒及學齡兒童多見,新生兒及成人亦可發病。

  【病因】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多種學說,過去多認為與膽管發育異常、膽總管壁發育薄弱及膽總管遠端狹窄有關,自八十年代以來,隨著對本病的實驗及臨床的深入研究,特別自1969年Babbitt提出本病與胰膽管合流異常有關。本病合併胰膽管合流異常者約佔80%~100%。也尚有感染學說及膽總管遠端神經肌肉發育異常學說等多種因素。

  【病理分型】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根據囊腫的形態分為三型,I型:膽總管囊性擴張;Ⅱ型:膽總管憩室;Ⅲ型:膽總管口囊性脫垂,即膽總管十二指腸壁內囊腫。膽總管囊性擴張最常見,而Ⅱ、Ⅲ型則較少見。 也有人將肝內膽管擴張,將其列為Ⅳ型。1958年Caroli按肝內、外膽管擴張的形態及部位分為三型,即肝外型、混合型及肝內型。

  【臨床表現】

  本病約佔70%在嬰幼兒發病,學齡期及成人較少見。腹痛、黃疸及腹部腫塊為本病的三個基本症狀,即所謂“三聯症”,但並非所有病兒在就診時均具有三個症狀,臨床上往往出現一個或二個,三個以上者僅佔20%~30%。近年來,由於B 超檢查等影像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過去認為囊腫型為多,且多可捫及腫塊,目前捫不到腫塊的病例日益增多。

  【診斷】

  主要應根據臨床表現進行診斷,若病兒具有腹痛、黃疸及腹部腫塊三個基本症狀特徵,診斷並不困難,但病兒並不全部具有三聯徵,或因具有三聯徵者只佔少數,僅有間歇性腹痛,反覆發作或間歇性黃疽、發燒、膽道感染、胰腺炎等症狀時,應注意進行鑑別,以期做到早期診斷,及時進行B超檢查、X線檢查、以及CT檢查等。

  【鑑別診斷】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主要應與以下疾病加以鑑別:

  1、傳染性肝炎 由於肝炎比較多見,小兒出現黃疸時可能診斷為肝炎。

  2、膽道閉鎖 對生後2~3個月內出現黃疸,進行性加重,大便白及尿色深黃時,首先應考慮膽道閉鎖或新生兒肝炎,兩者有時與膽管擴張症相似,但經仔細檢查腹部腫物,經B超或X線檢查多可確診。

  3、肝包蟲囊腫 肝包蟲囊腫在肝臟部位有腫塊,區域性可有疼痛及不適,合併感染可出現黃疽及發熱,所不同者,肝包蟲囊腫多見於畜牧區,病程緩慢,呈進行性加重,嗜酸細胞增多,Casoni試驗陽性率高達80%~95%,80%補體結合實驗陽性。

  4、胰腺囊腫 兒童胰腺假性囊腫多有外傷史,當合並感染時亦可發熱,上腹部腫物及腹痛。與先天性膽管擴張症不同的是,血清中胰澱粉酶增高,影像檢查可見胃後間隙增寬,胃體及胃底向前上方移位。

  5、右側腎盂積水 可能與囊腫型先天性膽管擴張症相混淆,但腎盂積水多偏向側方,腎區飽滿,無黃疽,可經B超、IVP加以鑑別。

  6、大網膜或腸繫膜囊腫 囊腫位於中腹部界限清楚,可活動,腹痛不明顯,亦無黃疸,易於鑑別。

  除以上疾病注意鑑別外,對經常反覆發作的腹痛、發熱、或黃疸而右上腹捫不到腫物,臨床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或膽道感染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例,應注意是 否為膽管輕度擴張的梭形或柱形的膽總管擴張症並胰膽管合流異常,務須仔細行B超檢查或行ERCP或MRCP檢查以便確診。

  【治療】

  60年代以前,多采用外引流術或囊腸吻合術,術後死亡率高達20%~ 30%。70年代以後則以囊腸吻合術為主,近期療效佳,但病灶未能切除,術後經常出現上行性膽管炎、反覆感染、吻合口狹窄、膽汁淤積、膽管結石、胰腺炎及癌變等併發症,遠期療效不佳。自80年代以來,則以囊腫切除,膽道重建的根治術為基本手術原則,手術死亡率亦明顯下降,在5%以下。術後10~20年以上長期存活的病例日見增加。

  【手術適應證】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是先天性膽管發育異常,多伴有胰、膽管合流異常。由於膽汁排出受阻,胰液和膽汁相混,在嬰幼兒期,往往引起化膿性膽管炎、胰腺炎、膽管穿孔、腹膜炎及肝硬化等嚴重併發症,常威脅病兒生命,因此本病一經確診,應及時手術治療。

  【術式選擇】

  手術方式常用的有三種:膽總管囊腫造口術,即外引流術;囊腫、腸道吻合術,即內引流術及囊腫切除、膽道重建術。目前一般採用囊腫切除、肝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囊腫切除、肝總管空腸吻合術;囊腫切除、空腸間置術 等。腹腔鏡膽總管囊腫切除+肝管空腸吻合術。

  【術後處理】

  1、術後應禁食,持續胃腸減壓,可用營養支援治療;待腸蠕動恢復後停止胃腸減壓,術後72小時開始給全流食,4~5日後可進半流食。

  2.、將引流管接於床邊無菌引流袋內,妥善固定,保持通暢。每日觀察、記錄膽汁排出量,顏色及清濁度。發現引流不暢,用生理鹽水輕輕沖洗即可。腹腔流管一般在術後2~3日拔出。

  3、術後繼續應用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待患兒全身及區域性炎症消失,1~3個月內二次行根治術。

  4、此間注意引流管的護理。為減少膽汁大量流失,引起離子紊亂,將膽汁收集,經無菌處理後口服。

  5、如出現上腹痛、發熱、黃疽等症狀,多為食物返流及膽道上行感染,應禁食,給以廣譜抗生素聯合應用。

  【預後】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手術死亡率,在我國60年代可達30%左右,近年來已明顯下降,約為4%,手術治癒率已明顯提高,長期存活例日見增加,遠期併發症約為8%一15%。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術後遠期併發症與術式選擇,病灶切除不徹底,吻合口狹窄,十二指腸胃返流關係密切,應在術前全面瞭解內外膽管形態、分佈,手術應行病灶切除、胰膽分流、膽道重建術,術後定期隨訪、消除隱患、及時處理,從而提高本病的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