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觀念裡,麻醉是不是“打上一針、睡上一覺”的事?作為常人的樸素看法,這雖平和易懂卻並不確切。其實麻醉遠非如此簡單,讓人“睡覺”的背後凝集著現代醫學科技的高含金量。在手術檯上,外科醫生專心致志地在病變部位動刀子,麻醉科醫生則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邊調控患者的麻醉深度,保證患者處於無痛狀態,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一邊又要利用先進的儀器手段,管理好病人的重要生命體徵,包括呼吸、心率、血壓、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等,保證麻醉安全,還必須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由此可見,良好的麻醉可以為手術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而麻醉醫生,則是無影燈下的生命保護神。
解析題:麻醉在醫學中處於什麼地位?
外科手術技術是先於麻醉技術發展的。可是,你能想像出在麻醉技術正式發明以前,人們都是用哪些方法來防止患者因為劇烈疼痛而掙扎的嗎?他們或是把患者捆在手術檯上;或者給患者喝酒灌醉(酒精乙醇也是一種麻醉劑);或者乾脆就直接拿棒子朝患者的頭一棒子打昏,再趕緊採取快速的手術;更有甚者將患者放血放到休克,等手術做完了再把血輸送回去。如此想來,生活在有麻醉科學技術時代的我們,是多麼的幸運。美國曾將麻醉技術列為20世紀為止改變人類文明程序的最偉大發明的第四位,足以說明麻醉的發明和進步對醫學科學的推動和對人類健康之貢獻。今年是麻醉學誕生170週年,我們更應該提高公眾對麻醉的瞭解及重視。
麻醉學科是一個在醫學各學科中的高危學科,同時又因為它的高危,使得麻醉科醫生在所有醫務人員裡面,是具有最全面的搶救技能、知識、經驗、理論、方法的醫生。要論對於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麻醉科醫生的貢獻,絕不亞於急診科醫生、ICU醫生。時至今日,在麻醉學科已經基本解決了自身的安全性問題以後,就更應該主動承擔起保障全院醫療安全的、擔起最後的“守門員”這樣的學科責任。
當談及麻醉學在中國的發展時,於布為教授自豪地表示,最近幾年來,中國麻醉學科和國際上的交流日益頻繁,比如最近剛剛結束的在阿根廷召開的第15屆世界麻醉醫師協會聯盟的全球麻醉會議上,就有6名中國教授進入世界麻醉協會的各個委員會。從這個角度講,在中國各個醫學專科領域裡面,麻醉學科是可能走在最前面的。同時,世界麻醉會議還專門設立了一箇中國專場,重點介紹中國麻醉學科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這些都反映中國麻醉界經過60多年的奮鬥,已經開始走到與世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的地位,這是一個非常可喜且值得我們驕傲的成就。
簡答題:麻醉如何為手術保駕護航?
一個患者在進行手術前,通常只會考慮主刀醫生的水平,幾乎不會想到麻醉對手術成功的影響,認為麻醉醫生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在手術前給患者打一針,讓患者安安穩穩地睡一覺就完了。但你知道嗎,看似只在術前為患者效勞的麻醉醫生,其實在整臺手術中都忙碌著。他們要負責調控患者麻醉的深度,讓患者處於無痛狀態,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保證麻醉的安全。在緊急情況下(術中大出血等),則更是忙上加忙。因此,麻醉醫生被譽為“無影燈下的生命保護神”。
對此,於布為教授進一步向我們介紹道,對麻醉本身來講,第一是解除患者痛苦,使得手術可以順利進行;第二是在手術過程中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徵正常,這就需要麻醉醫生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第三就是在維持生命體徵的基礎上,還要調整患者機體的內環境,就是細胞生存的環境。很多患者在術前由於種種原因,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血容量不足、貧血、酸中毒等情況,這時就需要麻醉醫生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使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和細胞的生存環境都處於正常狀態,這樣才能為患者手術後的順利康復創造條件。因此,麻醉的過程不單純是保障手術順利進行的過程,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治療的過程。可以說,麻醉醫生廣博的理論知識是基礎,病理生理、藥理、內科、外科、婦兒、麻醉等基礎與臨床醫學等多學科內容的交叉融合,以及多年的培訓和臨床經驗的積累,才能鑄造一名合格的麻醉醫生。在為手術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時,難免遇到暗礁湧流。因此麻醉醫生必須具備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管理好患者的重要生命體徵,包括呼吸、心率、血壓、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等。同時,還必須具備細緻的觀察力,面面俱到。總而言之,他們是一群忙而有序,穩且專心的醫生,他們的職責就是保證患者在無痛、安全的前提下和手術醫師共同完成手術。
判斷題:局麻一定比全麻安全嗎?
長久以來,老百姓在選擇全麻還是局麻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不少患者也會在私下進行交流,為什麼患同樣的病,做同樣的手術,你就可以用局麻,而我就要用全麻。對此,於布為教授表示,選擇什麼樣的麻醉,主要得從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是手術的部位,比如說做心臟手術,就不大可能用區域性麻醉,這是因為該類手術風險很大,又涉及人體很重要的生命器官,所以通常會選擇全身麻醉。因為患者全身麻醉時,醫生可以通過氣管內的插管來建立一個人工的呼吸道,將患者的呼吸由麻醉機的呼吸機控制起來。那麼一旦發生迴圈意外的時候,醫生就可以不用手忙腳亂地再去做氣管內插管,從而避免貽誤搶救的時間。而四肢的手術往往是採用區域性和神經阻滯麻醉的更多,就是將局麻藥注射到外周神經幹附近,通過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使該神經所支配的區域麻醉。
其次則是要看患者術前的生理機能狀態。比如說兩位都是做闌尾炎切除的患者,一個是30歲的成年人,一位是百歲人瑞,他們的手術步驟完全一樣,但是手術風險卻完全不同。30歲的成年人因為體格健壯,突然發個闌尾炎,區域性麻醉就可以做;可是對於百歲老人來說的話,就要綜合考慮究竟是用半身麻醉,還是區域性麻醉,還是全身麻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結合老人本身有沒有腦梗、冠心病、肺功能不全、肝功能損害的病史,因為老年人器官已逐漸退化,所以需要通過綜合判斷來選擇一種對患者最安全的麻醉方法。
所以麻醉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而不是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即使是一個同樣的手術,一定也是根據患者的機能狀況、手術的種類、手術醫生的熟練程度、麻醉醫生自己最熟練、掌握最好的麻醉技術來綜合判斷而選擇出的一個最適合患者的麻醉方法,以此來取得最理想的麻醉效果。目前,大多數麻醉藥物的使用都不會出現明顯體內蓄積,可獲得較高質量的術後恢復,如丙泊酚。因此,患者不必一味地排斥全麻,而是應該聽取醫生意見,根據個人手術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最合理的麻醉方案。
知識連結:麻醉方法知多少
1、表面麻醉:常用麻醉藥噴霧或敷貼的方法,主要用於黏膜表面麻醉,如上頜竇穿刺等小手術時採用。
2、區域性麻醉:也稱區域性浸潤麻醉或阻滯麻醉,將麻醉藥注射於手術部位或神經幹周圍,達到區域性麻醉的目的,適合於中、小手術。
3、腰麻:將麻醉藥注入脊髓腔,麻醉脊神經,以達到下半身麻醉的目的。這種麻醉適用於時間較短的下腹部手術、下肢及會陰部的手術。
4、硬膜外麻醉:它和腰麻的部位與方法差不多,但採用插管,連續給藥,時間不受限制,適用於胸腹及下肢各部位的大中小手術。
5、全身麻醉:一種是吸入麻醉,將麻藥通過呼吸道吸入體內,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意識和痛覺暫時消失;另一種是靜脈麻醉,將麻醉劑滴入靜脈內,產生全身麻醉的效果。現今,各醫院大多采用靜脈吸入複合麻醉,效果好,病人醒後副作用小。
6、針刺鎮痛麻醉:簡稱針麻。針麻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包括耳針麻醉和體針麻醉。一般情況下,針刺麻醉的效果比藥物麻醉要差一些,單獨依賴其完成手術還有一定困難。但其簡便、經濟、安全,也有一定的促進手術後恢復的效果,因此是一種較好的麻醉輔助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