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推拿科 住院醫師 周兵霞

  靜脈曲張屬中醫筋痺、筋瘤範疇,《素問・長刺節論》曰:“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痺。” 《靈樞・刺節真邪》中描述:“筋曲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返,發為筋瘤”。

  下肢靜脈曲張是由於下肢靜脈壁薄弱,靜脈瓣缺損以及靜脈內壓力永續性升高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好發於小腿的大隱靜脈,區域性出現靜脈顯露、擴張、彎曲、靜脈腫脹和屈曲,或是膨大而成結節或蚯蚓狀。發病以下肢沉重、易疲倦、小腿隱痛、憋脹、站立或走路多後上症加重為主症,少數患者可伴有足跗浮腫,病程長者可見面板色素沉著、脫屑,還可併發下肢慢性潰瘍。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鍼灸科主任醫師王寅教授70年代末曾跟隨國醫大師賀普仁先生學習,迄今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35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治療本病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將其應用鍼灸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經驗介紹如下。

  1、針具選擇

  盤龍火針(三元牌盤龍火針 0.5 mm×50 mm,針尖老化或太尖銳,則更換火針或把火針針尖磨鈍圓,減少針刺阻力)、一次性使用無菌鍼灸針(華佗牌一次性使用無菌鍼灸針 0.3mm×40mm)、KWD-808電針治療儀(長城牌KWD-808全能脈衝四路電針儀)、酒精燈、1~4號火罐數個、打火機等。

  多種針具並用,火針溫通經脈、毫針激發經氣、火罐促通,取長補短,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取穴特點

  ①病損區域性阿是穴(火針)

  ②血海、鶴頂、解溪、足三裡、三陰交、太沖等。

  3、操作特點

  地上平鋪一層吸血紙,上面再鋪一次性醫用垃圾袋,防止血液滲漏,為防止足部受寒,可在垃圾袋中放置一個枕頭。患者取坐位,患側下肢脫掉鞋襪,褲管挽至膝蓋以上,充分暴露患處,下肢置於一次性醫用垃圾袋上。

  瘡面及周圍面板常規消毒,左手持酒精燈,儘可能接近施術部位,右手拇、食、中指持盤龍火針針柄,置於酒精燈火焰的上1/3處,先加熱針體,再加熱針尖,把針燒至紅中透白,對準靜脈曲張部位,點刺放血,疾刺速出,深約2~4 mm,當針尖刺破病變血管時,指下有落空感。

  然後選取相應大小的火罐迅速吸拔於點刺部位之上,每個刺激部位出血約50~100ml,使血自然流止為度。根據具體情況一般刺3~5處,每處刺激3~5次,留罐時間大約為5分鐘。

  若有潰瘍部位,可同時用火針輕刺潰瘍周圍組織,以東西南北四方圍刺,放出少量組織間液。

  取毫針針刺血海、鶴頂、解溪、足三裡、三陰交、太沖等,以及病變最高點罐口上阿是穴,得氣後,取血海、鶴頂、解溪、阿是穴連電針,留針20分鐘。

  火針操作要點:

  1)火針一定要燒至紅腫透白,《鍼灸大成・火針》中說:“火針即粹刺,……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

  2)做好術前準備,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火針自應用以來,給患者帶來疼痛和恐懼感是一大憾事。施術者應耐心疏導講解,取得患者配合,解除緊張心理。或轉移患者注意力,避開視線,手法輕柔而快捷,讓其在不知不覺中結束治療;

  3)注意針刺的姿勢,不要甩腕進針,進針時要針、指、前臂連為一體,以肘為軸,屈伸前臂,引領腕、指、針行動;

  4)手法要穩、準、快,輕便靈活,切忌過重過慢;

  5)針刺角度要求直刺,直達病灶;6)忌過深或過淺,要求一次到位,正如《鍼灸大成》所言進針“切忌太深, 恐傷經絡, 太淺不能去病, 唯訊息取中耳”。

  4、預防與調護

  4.1禁食辛辣甘甜腥膩食物,免使邪氣更盛,加重病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本病病程纏綿,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應將固護中焦貫穿於治療的始終,謹防“胃氣一敗,百藥難施”。故應囑患者多食清淡富營養易消化食物,多食糜粥。

  4.2注意休息,特別是治療後第一天,不可過度勞累,不可久立,下肢多作水平或抬高擱置,平時配合穿彈力襪,以防疾病進展。

  4.3在治療過程中,囑患者保護區域性潰瘍面清潔,針後24小時禁沾水,避免針孔感染。亦不可用敷料包紮針刺部位,應使針刺部位直接暴露於流通空氣之中。

  4.4術後區域性避免潮溼、水泡、日晒,也要避免搔抓、摩擦,應使其自然結痂,結痂後不要搔抓痂殼,待其自然脫落。

  5、術後問題及處理

  5.1 頭暈 若施術過程中出現頭暈、噁心、汗出淋漓,這是暈針的表現,應立即停止治療,將針罐取下,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給於溫開水或糖水後,即可復常。

  對於暈針要注重預防。如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虛弱者的患者,醫生的解釋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操作時選穴宜少,手法要輕,要精神專一,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神色,詢問病人的感覺,一旦暈針先兆,可及早採取處理措施。若術後患者出現輕微頭暈,這是患者素體虛弱,或醫者手法過重,放血量過多,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清淡易消化,一到兩日後即可恢復。

  5.2區域性腫脹、瘙癢 針刺治療後兩天內,出現區域性微微腫脹、瘙癢,一般不做特殊處理,兩到三天後可自然消失;若腫脹或瘙癢劇烈,可能是火針灼燒不充分或者區域性消毒不夠徹底。

  5.3深部腫脹疼痛劇烈 若患者針刺後兩三天深部疼痛劇烈,這是針刺過深,深部組織腫脹導致,可在腫脹區域性用較細火針傍刺一到兩針,拔以火罐,會有少量液體吸拔出,腫脹即消,疼痛即緩。亦是“血汗同源”的有力佐證。

  6、典型醫案

  患者張某,女,58歲,退休前在機加工車間工作。2011年4月26日初診,左下肢靜脈曲張近12年,症見左下肢內側膝下靜脈蜿蜒迂迴如蚯蚓,常感左下肢沉重,酸脹,疼痛,乏力,病變周圍面板顏色紫暗,久立後加重,平躺休息,高抬腿後減輕。下肢靜脈超聲提示“左下肢靜脈迴流差,靜脈瓣不完整。”舌質暗淡,苔白,脈沉。辨證為氣虛血瘀。治則循《靈樞・九針十二原》中 “虛則補之”、“菀陳則除之”原則。

  第一次針刺治療:75%酒精常規消毒,用火針快速點刺靜脈曲張處,疾刺速出,每部位連續點刺2~3次,後迅速用4號火罐吸拔於點刺部位,以助血管內缺氧黑血流出,直至自行停止,大約5分鐘起罐。取患側血海、鶴頂、解溪、足三裡、三陰交、太沖,以及病變最高點罐口上阿是穴行毫針針刺,得氣後,取血海、鶴頂、解溪、阿是穴連電針,留針20分鐘。

  患者自述針刺後下肢輕鬆,當晚針刺部位凹陷,囑患者勿憂,此邪去正未復之象,要注意休息,食清淡易消化食物;5月10日第二次治療:證見靜脈曲張處迂迴變少,膚色亦變鮮明。治療依前法;5月24日第三次治療:證見靜脈曲張處隆起已不甚明顯,周圍面板顏色已趨正常。

  治療依前法,此時火罐吸出血液顏色已呈鮮紅;6月4日第四次治療:靜脈曲張處已完全平復如常,蜿蜒狀已消,周圍面板顏色紅潤。舌質淡紅苔薄白。後隨訪至今未見覆發。

  按:本病多為寒凝瘀阻,氣虛血瘀,通過火針點刺區域性阿是穴配合毫針、火罐起到祛瘀生新,補火助陽,激發經氣,調和氣血的作用。區域性阿是穴火針點刺放血,祛瘀生新,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然欲取長效,還須與它穴配合使用。血海顧名思義,為脾經所生血液聚集之處,為治血活血之要穴。《針梅花詩鈔》血海條雲:“緣何血海動波瀾,統血無權血妄行”。

  針刺血海可引血歸經。方取鶴頂祛風除溼,活絡止痛,為主足脛無力之經驗效穴。解溪穴為五輸穴之經穴,五行屬火。穴義為疏散陽明經之地部經水,使水行常道。又名草鞋帶,取約束之意,故可約束經水流行。針刺之可使血循常道,脈道通利。足三裡為五輸穴之合穴,胃下合穴。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之功。與火針配合應用,瀉中有補,降中寓升。

  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處,針之可調節足三陰經之經氣,與足三裡相配,滋陰補血,益筋強腳。太沖為五輸穴之輸穴,足厥陰之原穴。針刺可調理氣血,理氣止痛。諸穴合用,祛瘀生新,理氣和血,標本同治,祛邪不傷正。潰瘍屬有形的組織壞死失活,氣血不通,缺乏活力,腐肉不去,新肉不生。根據陰陽互根互用原理,宜因勢利導,從陽引陰,陰中求陽。利用火針的陽剛主動,以動制靜,啟用壞死的組織,激發壞死組織的活力。

  此療法取效較快,療效顯著,誠如賀普仁大師雲:“急症重病非火針無以拯其危,譬若河道阻塞,前舟既行,餘舟尾隨而下,通於頃刻之間爾”,且針具低廉,易於操作,值得學習推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