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周圍血管病科 主任醫師 張廣利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的腿上有類似蚯蚓狀的突起,蜿蜒曲張,高出面板,這就是下肢靜脈曲張,俗稱“筋疙瘩”;嚴重者可導致小腿的腫脹,酸沉不適,皮色紫暗和潰瘍,俗稱“臁瘡腿”或“老爛腿”。本病是一種常見病,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多發生於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體力勞動的人,後期往往形成經久不愈的頑固性潰瘍(臁瘡),不僅會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嚴重地削弱勞動力。因此本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就十分重要,現就下肢靜脈曲張的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什麼叫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的組成。下肢的靜脈一般分三層:位於皮下的淺靜脈、深層的深靜脈和深、淺靜脈之間的交通支靜脈,下肢靜脈曲張一般發生在下肢的淺靜脈。淺靜脈系統又分為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大隱靜脈起自足背內側,分佈於下肢的前內側,直至腹股溝處;小隱靜脈起自足背外側,分佈於小腿後外側,直至N窩處。

  因此,下肢靜脈曲張是指站立位時下肢擴張的靜脈形成迂曲、蜿蜒的靜脈團,使面板隆起,包括大隱靜脈曲張和小隱靜脈曲張,以發生於下肢內側的大隱靜脈曲張為多見。本病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國都是很高的,醫學上用流行病學方法調查發病率時都是用十萬分之幾來說明,而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則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可見其發病率之高。在我國,本病的發病率大約在10%左右,據此估算,除去15歲以下的少年和兒童,我國有下肢靜脈曲張病人約8000萬到1億人。在各種肢體血管疾病中,下肢靜脈曲張可以佔到96.19%,因此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常見病、多發病。

  二、那些因素可以引起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其根本的原因有淺靜脈壁本身的軟弱、靜脈內瓣膜的功能不良、靜脈內壓力增高、靜脈堵塞和靜脈受壓等。具體說有以下幾種:

  1、遺傳因素:患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的病人,有家族史者幾乎要佔70%。這主要與家族中淺靜脈壁本身的軟弱、靜脈內瓣膜缺陷有關。因此,家族中有下肢靜脈曲張病史的家庭成員要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下肢靜脈。

  2、長期從事站立工作:如紡織工、鉗工、教師、售貨員等等,由於長久的站立,造成淺靜脈內壓力持久升高,破壞了靜脈內的瓣膜,使下肢靜脈的血液倒流而形成本病。

  3、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如從事裝卸、搬運和踏三輪送貨的工人以及農民等,發病率較高。主要是由於負重時腹腔內壓力升高,下肢靜脈迴流受阻,靜脈壓也增高,久之靜脈內瓣膜的功能不良形成本病。

  4、妊娠:妊娠時腹壓增高,下肢靜脈迴流受阻形成本病,尤其是在多胎妊娠和多次妊娠者。

  5、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由於血栓堵塞了下肢深靜脈,下肢靜脈的血液迴流受阻,加重了淺靜脈的負擔,使淺靜脈逐漸擴張,久之形成本病。

  6、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使靜脈血倒流:這也是形成本病的常見原因。

  7、盆腔內腫瘤的壓迫,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

:這也可以引起下肢靜脈曲張。

  三、得了下肢靜脈曲張都有那些症狀和危害

  下肢靜脈曲張發生後,依據臨床症狀出現的先後,可以發生以下改變。

  1、外貌改變:即下肢淺靜脈的擴張、蜿蜒和迂曲,程度逐漸加重,累及的靜脈越來越多,此階段可無明顯不適,主要以影響美觀為主,尤其是有美容要求的年輕女性。

  2、下肢酸脹不適和疼痛:往往在長久站立或勞累一天後發生,早期較輕,逐漸加重,行走或平臥後可緩解。感覺過敏的人可以伴有疼痛。此階段患者明顯感覺不適,喜歡將下肢放平或抬高,勞動力受到一定影響。

  3、腫脹:發生的原因與下肢靜脈區域性壓力增高,血液淤滯,血液內液體成分外滲有關。腫脹一般在勞動一天後加重,休息一夜後減輕或消失。勞動力受到影響。

  4、血栓性淺靜脈炎:下肢局部曲張的靜脈可突然出現紅腫、發熱、疼痛,可捫及線條狀的硬索,有壓痛。範圍較大者可伴有體溫升高。少數病例血栓可由淺靜脈延伸至深靜脈而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果嚴重。

  5、小腿面板的營養性改變:包括面板的萎縮變硬、皮色紫暗、瘙癢、脫屑和皮下硬結,是由於靜脈曲張後下肢血液迴流慢,加之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倒流,下肢淤血,血液氧含量降低,皮膚髮生退行性變化而引起。嚴重影響勞動力。

  6、潰瘍和出血:後期可由於搔抓或外傷而形成潰瘍或出血,潰瘍多發生於踝關節的內、外側,一旦形成即很難癒合,範圍往往逐漸擴大,經年不愈,滲液較多,氣味臭穢,患者痛苦異常。出血多因外傷或搔抓引起,突然發生,出血量較大,出血是危險的訊號,需緊急救治,否則可危及生命。

  四、下肢靜脈曲張的傳統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有非手術療法、注射療法和手術療法三種。

  1、非手術療法:主要是扎彈力繃帶或穿著醫用循序減壓彈力襪。只適用於淺靜脈曲張較輕者,使病變暫停進展,症狀減輕,但不能治癒靜脈曲張;也用於靜脈曲張術後的輔助治療。

  2、注射療法:是用各種硬化劑注入曲張的靜脈內,使其產生炎症而有血栓形成,與血管壁內膜粘連,最後導致纖維化而堵塞管腔。主要適用於侷限性小範圍靜脈曲張而瓣膜功能健全者,或作為手術治療的輔助療法。本療法由於療效較差和併發症較多,目前已趨於淘汰。

  3、手術療法:手術治療是處理靜脈曲張的根本方法。主要包括大隱靜脈、小隱靜脈的高位結紮和剝脫術,及結紮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靜脈。優點是治療徹底,為治本之法;缺點是手術創傷大,術後下肢遺留有較多手術疤痕,影響美觀。目前也逐漸被新的方法所取代。

  五、下肢靜脈曲張的現代治療DD腔內鐳射治療術(EVLT)

  腔內鐳射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是近年發展的最新的微創手術方法之一。最早鐳射是被應用於治療毛細血管擴張症。其原理是利用鐳射的特性使血管內膜蛋白質變性、碳化和汽化,最終導致曲張靜脈閉塞,達到和手術切除一樣的效果。其方法是在腹股溝處切2-3cm的小切口,使鐳射光纖插入曲張的靜脈內,激發鐳射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與傳統手術療法相比,腔內鐳射治療術(EVLT)最大的優點在於:

  1、安全性:由於切口較少,節省了時間,病人在手術檯上的時間縮短,減少了手術併發症,安全性高。

  2、有效性:和手術療法一樣,治療徹底,為治本之法。

  3、微創性:除了在腹股溝處有一小切口外,其他部位都是用鐳射穿刺進行,具有微創性,病人恢復快,術後6小時即可下床活動,2-3天出院。

  4.、美容性:傳統手術術後下肢遺留有較多手術疤痕,而本療法除了在腹股溝處有一小切口外,其他部位沒有或較少切口,美觀。尤其適合有美容要求的年輕女性。

  因此,腔內鐳射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為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拓展了廣闊的前景,一經開展短期內即受到了大多數病人的歡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