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陳勝利

  外傷性顱內異物是指由於外傷導致開放性顱腦損傷,使碎骨片、金屬異物存留顱內,傷道內還可帶入頭髮、泥沙、布屑等而併發感染,除致傷物直接帶入異物外,致傷時形成暫時空腔,在其脈動過程中形成的傷道負壓吸引作用,也可將創口附近的異物吸入。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少見而處理困難的疾病。外傷性顱內異物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

  手術適應證有:

  (1)1.0 cm以上的異物。

  (2)位於非功能區易於摘出,手術創傷及危險較小。

  (3)造成臨床症狀,如導致顱內感染者或引起頑固性癲癇。但對一些特殊功能區及傷後時間較長的異物,其周圍已形成包裹性粘連,而且臨床症狀不明顯或異物過小,以保守治療為主,可不行手術治療。如果異物存留時間較長,位置較深,無明顯神經系統症狀,癲癇發作藥物可以控制,無感染等徵象,手術風險大或術後遺留神經功能障礙可能性較大者,亦不建議手術取出異物。

  但一般認為木質等有機異物滋生細菌可能性大,如傷後時間不長,位置表淺,可考慮在不加重神經功能損傷的基礎上將異物取出。

  術前

  術前預判異物性質,尤其是區分磁性與非磁性物對於決定選取何種手術方式至關重要。常見異物有金屬、玻璃、木質物等。金屬密度較高且伴隨偽影,很容易發現,採用骨窗位可減輕偽影對異物位置的干擾;玻璃因其成分緻密,吸收射線多,故也呈高密度,偽影稍輕;植物性異物的表現形式多樣,因其本身乾燥、潮溼,或在腦內受血液、腦脊液、膿液浸泡的影響,密度可類似脂肪、水或軟組織,甚至更高。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因木條密度較高,被誤診為玻璃;有些患者玻璃偽影明顯,被誤為金屬。所以應詳細詢問病史,並留意外在傷口,尤其懷疑非金屬異物時,必要時加用MRI檢查或超聲檢查。但行MRI檢查前應明確無順磁性金屬異物。

  術後

  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意識、瞳孔變化,監測生命體徵及血氧飽和度,觀察肢體活動及癲癇發作情況,保持腦部引流管及導尿管的的通暢。由於顱內異物的部位及腦損傷的程度各異,手術後患者清醒時間不同,根據入院時意識狀態,術後6h後意識未逐漸好轉時應及時通知醫師,協助判斷是否繼發顱內出血或嚴重腦水腫。麻醉過後,患者意識恢復過程中會出現昏迷遷延、煩躁等,應及時做出病情判斷,及時處理。

  呼吸道管理

  手術後麻醉甦醒期應用人工氣道輔助通氣,恢復自主呼吸後予吸氧,床旁備好吸引裝置,因為全身麻醉術後常發生嘔吐現象,或者顱高壓所致,需及時清除口腔內嘔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誤吸,吸痰時動作輕柔、快速。

  拔除氣管插管後予以每天霧化吸入3-6次。開放性顱腦損傷由於硬腦膜破裂、腦實質挫碎及異物存留,更易導致癲癇,癲癇發作時更應保持呼吸道通暢,發作時頭偏向一側,儘量拉伸氣道加大吸氧流量。

  顱內感染

  臨床上患者常有頭痛、嘔吐、頸項強直、高熱及心率快、呼吸促,出現症狀及時進行處理。高熱時通常應用物理降溫,在效果欠佳的情況下,可使用控溫毯,在特殊物理降溫時,觀察患者有否出現寒戰、躁動不安、肌肉緊張、面板起雞皮疙瘩,監測體溫,每小時記錄一次。行腰椎穿刺術,嚴格無菌下注入藥物,術後去枕平臥6h,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出血或滲液。

  外傷性顱內異物傷情可簡單可複雜,可能創口很小,病情的觀察會疏忽。手術前應明確異物的性質、大小,顱內異物與顱骨關係位置,與靜脈竇關係位置,與腦組織功能區、非功能區關係位置,以及與眼球及球后組織關係位置。手術前利用CT或X線定位對於外傷性顱內異物的治療方法是較有效的。

  術中使用C形臂X線機及超聲定位,進行開顱異物取出手術是一種治療顱內異物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手術中剔除或拔除異物時,儘可能減少損傷。異物取出後反覆清理沖洗,使用抗生素以減少感染機會。患者預後主要取決於顱腦創傷造成的腦組織、重要血管等損傷程度及感染情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