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楊曉麗

  前文已經反覆提及,矮小症的病因非常複雜。所以對於矮小症的診治關鍵是要明確導致矮小的病因。如果是由於非疾病性矮小,比如家族遺傳性矮小和體質發育遲緩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出生時較為矮小,但出生後生長速度正常,身高始終低於正常人。要使這類孩子促進長高,最好的方法是增強營養、加強運動、保證睡眠和防治疾病。

  充足的營養是長高的重要物質基礎,蛋白質、鈣、鋅等元素是人體重要的細胞組成成份;縱向運動尤其是長期鍛鍊能促進人體自身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有助長高;充足的睡眠也能使生長激素分泌更多。所以切不可對身材矮小的孩子濫用藥物增高。

  實際上由於當今社會在許多選擇中都對身材高矮有一定標準,所以各種增高藥物或器材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來,如藥用生長激素、鈣劑、鋅劑、增高鞋墊、增高儀器等等,層出不窮。許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比較矮小,便不惜花費大量錢財為孩子的增高投資。其實,這些增高藥物或器材的選用講究頗多,家長一旦走入誤區,拔苗助長,對孩子的健康甚為不利。如果採用不必要的手術治療,甚至可能導致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則悔之晚矣。

  常見的針對增高的商業陷阱中有哪些呢?

  在如今恐矮時代中,大家對於孩子的身高極度的重視,開啟電視,增高產品的廣告鋪天蓋地,而在網路上經Google搜尋關於增高這一項就有10餘萬條相關的內容,整個社會對於增高的關注由此可見一斑。但是這些廣告也好或是一些增高商業運作也好,甚至一些所謂的增高醫院的廣告中往往隱含著商業陷阱。

  比如為了誇大自己的所謂療效或者讓更多的兒童來購買商品,廠商自定的身高標準或者有目的的調整標尺,然後請來“名人大腕”,利用名人效應,通過虛構情節或故事來推銷其產品,或找托兒來作宣傳,實際上好多廣告中的所謂受益者往往都是廠家花重金請來的托兒;另外一些廣告中的戲劇性增高效果,如二十來歲的小夥子用某商品後,在短短兩三個月內身高猛增了十幾公分,實際上這只是電腦製作特技的結果。

  另外利用生長的一些自然規律進行巧妙的“移花接木”,比如人的身高並不是固定的,每天有一定的變化規律,早上比下午高1-2公分,治療前在下午測量,而在治療後則在早上測量身高,於是這身高自身的波動就成了廠商所廣為宣揚的“偉大療效”了,另外在青春發育期間,孩子自身就在以每年6cm以上的速度增高,但有時就很可能被居心叵測的廠商移花接木為自己所謂的靈丹妙藥的療效了。

  利用大家醫學知識瞭解比較少,勇敢的進行了顛覆式的知識創新,用一些高深的醫學專業術語和似是而非的理論把顧客蒙暈,到處標榜所謂的高科技,到處拿著所謂國際一流,得了多少個國內國外大獎,美國最新科技等等說辭來唬人;

  也有些廠家以第二代產品作為擋箭牌,很多廠家往往鄭重的承諾,如果沒有效則免費更換新一代產品,用專利,批號或者祖傳祕方等等做幌子,掛羊頭賣狗肉,利用現在國家有關法規政策方面的不完善,在國家級的雜誌報紙或其他媒體上刊登廣告來矇騙消費者,混淆保健品和治療藥物的界限,吹噓廠方的藥能夠包治百病等等;好多所謂有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號的產品,實際上只是含有補鈣,補鐵等等保健功能的普通保健產品,而在衛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2項功能中,並沒有增高這一項。

  因此家長們千萬要謹防急病亂投醫,上了當,除了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以外,在有些產品中甚至加入了性激素等,雖然短期內可以使孩子身高有一定的增高,但是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骺的癒合,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最終的身高,則悔之晚矣。

  現實中孩子們和家長們為什麼會上當受騙?該如何預防呢?

  我們對2000年7月-2006年10月在我院矮小門診以個矮為主訴患兒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其中有670位患兒及家長回答了我們的問卷,這其中10%家長讓孩子吃過所謂的增高藥物(具體成分均不詳),但95%的家長承認均無療效,曾有2例患兒服用增高藥後,11歲均開始出現青春發育,其中1例女孩11歲開始月經來潮,兩人13歲時身高就不再增高,最終身高均低於第三百分位。

  另外,還有5%的家長在催促自己的孩子服用“鈣片”,這些家長均認為補鈣能促進長個,2.5%左右的孩子曾接受器械增高,主要是牽拉器或所謂的增高魔力棒;10.5%的孩子曾穿過增高鞋,但95%的孩子或家長均承認沒有明顯效果,100%的孩子和家長承認廣告誇大其詞。5%的家長要求為孩子、2.5%的孩子自己要求行斷肢增高術,但95%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均對斷肢增高術的適應症以及治療的風險一無所知。

  正是社會上一些不法商人利用社會上的“恐矮心理”和相關科學知識的匱乏,設定了一系列商業陷阱,尤其是一些增高廣告中所隱含的商業陷阱,使很多家長和患兒都上當受騙。為此我們在將來臨床實踐中要進一步完善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宣傳機制,加強醫患交流,儘可能的提高大家對孩子們生長髮育方面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也期望大家重視這些問題,加強對孩子們生長髮育情況的監控。另外由於這些孩子和家長各種增高產品的資訊來源是:電視50%,報紙雜誌40%,5%來自網路,5%來自其他來源。因此我們呼籲有關部門加強立法,完善監管機制,尤其是加強對媒體和廣告等監督與管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