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頭頸科 主治醫師 李智林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年輕人和中成年人。據WHO在2005年資料全世界每年發病超過122000例,並且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增加的病例中多數為直徑小於1cm的甲狀腺微小癌。這樣的增長趨勢歸因於更為尖端的診斷方法的使用,另外與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有某種程的關聯。

  然而,甲狀腺癌有著超乎普通人常識的非常高的生存率,根據WHO釋出的資料,大約超過90%的患者的生存期是10年,這源自多數甲狀腺癌亞型進展緩慢的生物學特性。也正是這樣天然的高生存率讓患者也包括一些醫者忽視了治療過程中很多可以改進的細節,甚至少數醫者認為“甲狀腺癌不會影響生存”、“甲狀腺切多少術中再定”、“沒關係,復發了再做”“復發了也能存活10年”。

  其實,復發後的生存率還是有下降的,而且二次手術的難度很大,也往往會造成一定的功能損傷,越是考慮二次手術可能造成的功能損傷,手術範圍越可能趨於保守,進而有可能再次復發而需要三次、四次手術的可能,曾經見到有一個病人從發病第一次手術到出現雙肺轉移不能手術的數年間反覆手術達7次之多,每次手術總是那裡發現轉移或復發就切那裡,直到最後雙肺轉移不能手術。

  目前很多國內各級醫院在甲狀腺癌的治療上很大程度上任然依循著七八十年代的經驗醫學的原則,存在不少的不一致性和隨意性,即使在一些腫瘤專科醫院也存在同樣一個病種一個醫生一個說法,一個醫生一個治法的現象,有時候病人自己請教的越多、瞭解的越多反而越糊塗,人們不禁要問:甲狀腺癌天然的高生存率下又掩蓋了什麼?其實,根本原因在於甲狀腺癌的治療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治療規範。

  實際上,很多國家專業學會在總結大規模標本的基礎上相繼釋出有各自的甲狀腺癌治療指南,如美國內分泌臨床醫師學會AACE、 美國內分泌外科醫師學會AAES 、美國甲狀腺協會ATA、英國甲狀腺協會BTA 、 RCR英國放療醫師皇家學院、美國國立癌症網NCCN等學會組織指南。

  其中ATA按照主題、論證強度評審相關主題430餘篇一級證據等級文獻於2009年做出修訂,並由美國內分泌臨床醫師協會AACE、英國頭頸腫瘤學會BAHNO、歐洲頜面外科協會EACMFS、歐洲核醫學學會EANM、歐洲內分泌外科協會ESES、歐洲兒童內分泌協會ESPE、國際內分泌外科協會IAES、拉美甲狀腺協會LATS等學術組織共同簽署廣泛接納。和我們相同人種的周邊地區或國家如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也接納采用ATA的甲狀腺癌治療指南。

  然而,以國內現階段的學術氛圍和醫療環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尚無足夠的實力和文獻基礎來制定自己的甲狀腺癌的治療指南。

  隨著世界範圍內現代醫學的不斷髮展,對很多疾病的的深入認識和研究,治療的方法治療的手段有了革新和進步,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改變。在經過國外同行和國內一些中青年學者們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並取得穩定可靠的療效後,我們提出甲狀腺癌治療也要與國際接軌,要實現“現代化”,其內涵包括:在現階段和條件下,按照國際通行或廣泛採用的甲狀腺癌治療指南為依據,以精細化甲狀腺被膜解剖外科技術為保障,對甲狀腺癌進行精確分期和風險評估、採用規範化程式(手術)治療和術後長期精確監控疾病的復發,以求最大限度降低腫瘤復發轉移風險,達到最好的甚至是徹底根治的治療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